揭秘秦始皇统一中国的代价:22次战役斩首181万( 二 )


李悝在魏国变法,“食有劳而禄有功”,吴起在楚国的变法,“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燕国有“公子无功不当封”的制度 。秦国实行的军功爵制最系统最具体最可操作,基本特征如下:军功爵位有20等,授爵和增爵一级的一般条件是斩首一个 。不同爵位占有相应数量的土地、宅地、赋税、奴隶,在公共活动中享有相应的饮食标准 。
爵位还可以用来为自己或家人赎罪赎身等 。这样士兵一斩首一富贵(土地财富权利)三者形成了一个循环 。秦国的军功爵制授爵的唯一标准是士兵斩首的数量,占有土地奴隶,获得赏赐,赎罪赎身都和爵位有直接关联 。爵位成为富贵权力的核心,生活所有的一切都附着在爵位上,而获得爵位的唯一条件是斩首数量,这样军队的战争热情便被调动起来 。秦国军功爵制度配套政策完备 。
军功爵制的目的是垄断人们的改善政治经济地位的手段,如果获利多途,军功爵制度的作用就会被消解 。秦国在经济上重农抑商,要想致富必须依赖土地,要获得土地必须去上战场上斩敌之首以换取爵位 。
秦国建立了以十伍为单位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让国民互相监督;焚烧诗书以愚昧国民 。而齐国文化和商业发达,赵国盛行盗墓和娱乐业,秦国则不存在这些消解军功爵制作用的问题 。秦国的相关政策为军功爵制构成坚实的支持,不会因其他的漏洞脱空 。
第三,重农尚武华戎杂糅的民风
秦国地处西陲,本为游牧之国,穆公称霸西戎,增加了少数民族文化在秦国的成分 。因此秦国的文化杂糅华戎 。重农尚武,民风质朴彪悍 。核心地区在并渭谷地,好稼穑植五谷,农业发达,民风朴质无华,不崇文礼 。秦国版图广阔,很多地区戎狄之风浓厚 。
“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 。”以秦尚农好武朴质无华之民风,加之以严格的管理,形成惊人的组织力量 。
荀子说:“入境,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 。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口,古之吏也 。人其国,观其士大夫,出于其门,人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古之士大夫也 。观其朝廷,其朝闲,听决百事不留,恬然如无治者,古之朝也 。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 。是所见也 。故日:佚而治,约而详,不烦而功,治之至也,秦类之矣 。”
关于其他各国风俗的大致情况,严耕望先生概括说:“齐国滨海,工商发达,政治无约束,其民活泼,较富厚,富知识 。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濡旧文化传统,故节俭好蓄藏,敦厚重义多君子 。卫及三晋地在太行东南,大河内外,居天下之中,四方交汇,民风不纯 。其旧风大抵刚武尚气,轻于走险,赵卫尤甚 。楚民轻剽,悍勇而伐韧性 。”
由于民风不同,秉性各异,加之以不同的管理手段,便造成了各国军队战斗力的不同 。其中秦国的民风对军功爵制最为支持 。从获利致富的角度言,齐国靠工商鱼盐,赵国靠抢劫盗墓,卖艺王侯 。鲁宋梁陈地居河南大平原,以稼穑桑麻为业,其民又深濡旧文化传统,故节俭好蓄藏,楚越南方气候条件好,资源丰富,无冻饿之患 。秦国重在农业和畜牧,农重土地,畜牧尚弓马,商业不发达 。
比较而言,除了秦国以外,其他国家获得生存资料致富渠道较多,唯独秦国只能依靠农业 。只要秦国政府控制住土地的分配,也就控制了国民的生存问题 。秦国实行军功爵制,以斩首数量授予爵位,以爵位分配土地 。秦国国民要想占有土地致富必须去打仗,荀子说这是非斗无由 。而在其他国家除了斗以外还有其他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