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上的诗人:揭秘海子为何自杀?

导读: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曾说过:“死是一门艺术,诗人的死实际等于诗人的再生 。”因此她也在自己31岁的时候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样这句话也适用于海子 。死是令人震撼的事,而海子的死简直令中国人到了咂舌的程度 。究竟海子为什么自杀?
海子自杀猜想一:死于精神分裂
【铁轨上的诗人:揭秘海子为何自杀?】在走向卧轨道路的那一年,海子回家乡过寒假,并专门给自己所在的哲学教研室主任写信,称自己打算请半年病假 。但不久他又改变主意,还作了一个书面说明,表示自己要安心上课,一定要在教学上做出成绩,争取年内评上讲师 。
网络配图

在奔赴山海关之前,海子曾写下几封不是遗书的遗书,其中一封这样写道:“两个道教巫徒使我耳朵里充满了幻听,大部分声音都是他俩的声音,他们大概在上个星期四那天就使我突然昏迷,弄开我的心眼,我的所谓‘心眼通’和‘天耳通’就是他们造成的 。”
一边是“争取年内评上讲师”的生活愿望,一边是“耳朵里充满了幻听”的艺术幻想,它们足以撕裂一个血肉之躯 。这些书信描绘的对象俨然是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他一面遵循着生活伦理,已经“赴某地候补”;而另一面却遵循着艺术幻想,满眼都是“吃人”,所以也有人说海子就是一个介于天才与疯子之间的诗人 。
通过这些书信,医生和校方都以“精神分裂症”来处理海子自杀这件事情 。这样的状况其实也不是谁的逼迫,所以海子在另一封遗书上说道:“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 。”事实上,每一个稍微有些敏感的写作者,都容易患上现实和艺术互相悖谬的“精神分裂症” 。也就是说,我们在寻找精神家园的时候,很有可能误打误撞地闯入精神病家园 。人毕竟不是神,有多少人能真正驾驭这些分裂的思想,一面是艺术的幻想,一面是现实的生存法则,剧烈的冲突不是把人逼疯,便是指引人走向死亡的边界 。
海子不是两面神雅努斯,很难在生活伦理和艺术法则之间游刃有余 。作为家中长子,他一定深切体会到“长兄如父”的沉重;作为抒情诗人,他又必须面对各种“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 。他的精神不自觉地进入了一种疯癫状态,“疯癫”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一种与诗人如影随形的现象 。
海子自杀猜想二:为诗而死
一个诗人为了诗作而死,也算死得其所 。在那个充满幻想的艺术殿堂里,诗人的死,也许就是一种必然 。美国学者奚密就认为诗歌创作是逼迫海子走向不归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说海子是为了创作一篇鸿篇巨制的史诗而损害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这篇史诗带给诗人难以承受的压力,加上孤独离群的生活方式造成了诗人的极度抑郁,令他无法继续其创作计划,又或者是像诗人的挚友西川说的那样,海子对‘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执迷使他陷于其中而最终实现了自己的预言 。
网络配图

在海子的诗歌中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自杀是有必然性的,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解脱 。在《亚洲铜》时期,他孤独但也温情,我们能感觉到土地、母亲这些力量在支持着他的心灵世界 。到了创作《太阳组诗》时,身困现实的海子十分无奈,当宏伟却缥缈的诗歌追求面对严酷的现实时,他力不从心,于是流浪、爱情、生存这“三种受难”时时束缚着诗人飞翔的双翼 。
他的内心已经破碎,已经没有力量把自己组织起来,他的身体像被撕成了一个个碎片,海子的诗歌常从深处迸发出“我们已经走到世界尽头、人类尽头的幻觉” 。这反映出他当时的状态,他已经没有力量把握自己,把握这个世界 。于是他最终走向崩溃,再加上他是个生性敏感的人,他十分在意旁人对他诗歌的评判,它们让他接受不了,因此感到绝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