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文房四宝是哪四样东西?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人类文明自诞生时起 , 人们便以各种方式将文明的果实保留下来 , 使我们能够领略到先辈的风采与创造 , 同时也使我们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 , 文房用品尤其是“文房四宝” , 作为文明的载体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历史文化长河中 , 很早就已有“文房”之称 , 笔、墨、纸、砚则被誉为“文房四宝” 。在用于书法、绘画的文化艺术工具中 , 仅这四样宝 , 就已备受文人的喜爱和珍藏 。
笔、墨、纸、砚 , 雅称“文房四宝”或“文房四士” 。前者源于梅尧臣《再和歙州纸砚》诗:“文房四宝出二郡 , 迩来赏爱君与予 。”后者出自陆游《笔砚纸墨戏作》诗:“水复山重客到稀 , 文房四士独相依 。”由于文人雅士珍爱文房四宝 , 所以给它们送了许多雅号 。
先说笔(毛笔) 。笔的使用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 今天仍有不可取代的作用 。由于笔为文房四宝之首 , 故雅号、戏称也多 。最早的当推《诗经·静女》:“静女其娈 , 贻我彤管 。”这里称笔为“管” 。曹植则称笔为“寸翰” , 其《薤露行》云:“骋我径寸翰 , 流藻垂华芬 。”左思称笔为“柔翰” , 如《咏史》诗:“弱冠异柔翰 , 卓荦观群书 。”韩愈更为笔立传封爵 , 其拟人化寓言《毛颖传》云:“毛颖者 , 中山人也 , 封诸管城 , 号曰管城子 , 累拜中书令 , 呼为中书君 , 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会稽楮先生友善 。”此传问世后 , 毛颖、管城子、中书令、中书君 , 便成了笔的雅称;而陈玄、陶泓、楮先生则成了墨、砚、纸的别名 。白居易称笔为“毫锥” , 故《寄微之》诗云:“策目穿如札 , 毫锋锐若锥 。”陆游则称笔为“毛锥” , 其《醉中作》诗云:“驿书驰报儿单于 , 直用毛锥惊杀汝 。”此外 , 笔尚有“龙须友”、“墨曹都统”、“毫州刺史”等诸多雅号 。
次说墨 。三千年前 , 墨就产生了 , 并与笔相提并论 , 如《庄子·田子方》所云:“宋元君将画图 , 众史皆至 , 受揖而立 , 舐笔和墨 , 在外者半 。”宋苏易简《文房四谱·墨谱》引唐人文嵩《松滋侯元光传》云:“易元光 , 燕人也 , 其先号青松子 , 颇有才干 , 封松滋侯 。”易水盛产名墨 , 故墨姓易 , 墨黑而有光 , 故名“元光” 。墨系用松烟制成 , 故称其先人为“青松子” 。这样 , “元光”、“青松子”、“松滋侯” , 便成了墨的雅号或戏称 。墨色黑而形似圭 , 故又称“玄圭” , 如杨万里《春兴》诗:“急磨玄圭染霜纸 , 撼落花须浮砚水 。”另外 , 墨还有“乌金”、“组圭”、“龙宾”、“龙香剂”、“黑松使者”、“松烟都护”、“玄香太守”等雅号 , 语出唐冯贽《云个杂记·墨封九锡》:“薛稷又为墨封九锡 , 拜松烟都护、玄香太守、兼毫州诸郡平章事 。”
再说纸 。纸的应用要晚于笔和墨 , 产生于东汉 。《文房四谱·纸谱》引文嵩《好畤侯传》云:“楮之白 , 字守玄 , 华阴人 , 中常侍蔡伦搜访得之于耒阳 , 贡于天子 , 封好畤侯 。”楮皮白 , 可造纸 , 故称为“楮知白” , 亦称“楮先生” , 简化为“楮生” 。纸还有“云肪”、“云蓝”之称 , 如米芾《寄薛郎中》诗:“象管钿轴映瑞锦 , 玉麟棐几铺云肪” 。袁枚《随园诗话》卷六:“胸中多少英雄泪 , 洒上云蓝纸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