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约旦佩特拉古神奇的文明奇迹

佩特拉是约旦著名古城遗址,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 。希腊文意为"岩石" 。《旧约全书》称其为"塞拉" 。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前后,是由居住在这里的游牧民族那纳巴特阿拉伯人建造 。在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纳巴特王国首都 。公元前1世纪,纳巴特王国在国王阿雷特斯三世统治时相当繁荣,疆土曾扩大到大马士革 。
网络配图
公元106年,被罗马帝国皇帝图拉真军队攻陷,沦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这里作为商路要道曾盛极一时 。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代替了路上商路,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 。1812年为瑞士人J.L.伯尔克哈特重新发现 。
佩特拉被赤褐色砂岩高山环绕着,它们为佩特拉抵抗入侵者提供了天然屏障 。这里半干旱,易碎的砂岩让纳巴特王国人可以在上面雕刻他们的寺庙和坟墓,因为这岩石很容易粉碎成沙,岩石的颜色很多,从淡黄色或白色到深红色直到深棕色都有,这种深棕色的岩石更有抵抗力 。各种不同颜色岩石的扭曲岩层形成了岩石表面的螺旋形和波浪形的颜色曲线 。
佩特拉古城处于与世隔绝的深山峡谷中,位于干燥的海拔一千米的高山上,几乎全在岩石上雕刻而成,周围悬崖绝壁环绕,其中有一座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罗马式的露天剧场,舞台和观众席都是从岩石中雕凿出来,紧靠山岩巨石,风格浑然一体 。佩特拉遗迹有一条长约1.5公里的狭窄峡谷通道 。峡谷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两米左右,两侧雕凿有洞窟和岩墓 。纳巴特人是高超的水利工程师,在一线天的崖壁上排列着一条条为城市输送饮用水的水道 。
【揭秘:约旦佩特拉古神奇的文明奇迹】古城核心是一个大广场,广场正面是宏伟的哈兹纳宫 。宫室凿在陡岩上,分上下两层,高约40米、宽约30米依山雕凿,造型雄伟,有6根罗马式门柱,直至洞顶 。柱与柱间是神龛,供奉圣母、带翅武士等神像,虽多残缺,仍不失本来神韵 。正殿后壁龛肃立着圣母像,栩栩如生 。左右殿壁的壁画,色彩暗淡,但粗犷的线条依稀可辨 。横梁和门檐雕有精细图案 。
穿过哈兹纳殿堂前面的小谷,有古罗马剧场遗迹 。剧场后面有一处开阔地,城市房屋依四周山坡建筑而成,有寺院、宫殿、浴室和住宅等 。南面半山腰的欧翁宫似是王室殿宇 。拾级而登,只见半山岩石被掏空了,几百平方米的大殿不见一根柱子 。后面的配殿肃穆而阴森,是历代国王的陵墓 。
欧翁宫的两侧是密如蜂巢的石窟群,分别作为寺院、住宅、浴室、墓窟 。洞型和内部雕饰并不雷同,悬崖顶部的洞室富于诗意,白云缭绕,赛如鹊巢鹰窝 。到了那里,恍若置身仙境 。
佩特拉有时也被称为“失落之城” 。虽然佩特拉在古代享有重要地位,但在公元前十四世纪之后 。此地完全被西方世界所漠视 。1812年瑞士旅行者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重新发现了这个城市 。他起先假扮成来自印度的阿拉伯人,谎称希望在先知亚伦墓前献祭,才顺利通过森严的戒护 。
经过各式的走道及山坡后,映入眼帘的是数以千计用岩石雕凿成的坟墓、神殿建筑、丧葬祭堂以及岩石浮雕,光是这些景观就足够让您在此逗留观赏好几天 。
网络配图
您还会看到可容纳3000个座位的一世纪早期剧场、罗马式宫殿坟墓以及女儿宫,女儿宫是这个古城中现存的唯一一座独立式建筑 。爬上900余阶由岩石刻成的阶梯,便来到许多游客必游之处-宏伟的一世纪代尔修道院 。朴素的圣殿是用来纪念先知摩西的兄弟亚伦之死 。此神殿于公元十三世纪由马穆鲁克苏丹建造,位于Sharah山脉的亚伦山山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