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入阵曲起源兰陵王入阵曲为何失传日本?

兰陵王入阵曲也叫大面、代面 , 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歌舞戏 。起源于北齐 , 盛于唐代 , 是为歌颂兰陵王的战功和美德而做的男子独舞 。
兰陵王入阵曲是歌颂高肃英勇善战的一支舞曲 , 它产生于公元564年(河清三年) 。北齐重镇洛阳被北周十万大军围困 , 齐武成帝急诏各路大军去解洛阳之围 , 在三军突破周军围城打援的第一道防线后 , 高肃亲率五百名精骑 ,  乘胜冲入周军重围 , 直抵金墉城下 。守城齐兵 , 军心大振 , 内外夹攻 , 溃重围、败周军 , 解了洛阳之围 。为歌颂兰陵王 , 将士们集体创作了《兰陵王入阵曲》 。此曲悲壮浑厚 , 古朴悠扬 , 舞者表现兰陵王“指麾击刺”的英姿 , 在民间流传很快 , 隋朝时期 , 被正式列入宫廷舞曲 。
在中唐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定其“非正声” , 下诏禁演 , 以后渐渐国内失传 。后渐渐褪去武曲本色 , 演变为“软舞” 。南宋时期又演变为乐府曲牌名 , 称之《兰陵王慢》 , 有越调和大石调之分 。用越调演唱时 , 分三段 , 二十四拍 , 毛开在《樵隐笔录》里说“至末段,声犹激越” , 还有“遗声”可寻 。而大石调演唱的《兰陵王慢》 , 则分前后段 , 十六拍 。按王灼《碧鸡漫志》说法 , 已经“殊非旧曲”了 。以后 , 该曲在我国渐渐失传 。
【兰陵王入阵曲起源兰陵王入阵曲为何失传日本?】唐朝时 ,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和佛教东传 , 此曲传入日本 。公元749年 , 奈良王朝女皇高野姬天皇诏令舞蹈名家尾张滨主在宫中表演后 , 此舞在日本民间流传更广了 。日本古代五月五日赛马节会、七月七日的相扑节会、射箭大赛等庆祝胜利时 , 都要反复演奏此曲 。就连宫中的重大活动和宴会 , 甚至天皇即位 , 也要演奏这个曲子 。直到现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举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乐舞表演时 , 《兰陵王入阵曲》仍作为第一个节目表演独舞 。日本古典《舞乐》一书 ,  封面和第一章都是《兰陵王入阵曲》 。传入日本的《兰陵王入阵曲》保留了几份真实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