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楚鸡父之战:吴王阖闾展现其军事才能的初战

鸡父之战 , 爆发于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夏 , 它是吴、楚两国为争霸江淮流域而在楚地鸡父(今河南固始东南)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 。在这场会战中 , 吴军实施正确的作战指导 , 巧妙选择作战地点和时间 , 运用示形动敌 , 伏击突袭等战法 , 出奇制胜 , 大破楚军 , 从而逐渐夺取了吴楚战争的主动权 。
公元前546年宋国向戍倡导诸侯弭兵会盟后 , 中原诸侯列国之间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局面 。当时 , 晋、楚、齐、秦四个强国 , 都因国势趋于衰弱 , 国内矛盾激化 , 而被迫放慢了对外扩张、争霸活动的步伐 。与此同时 , 偏处于东南部的吴国和越国则先后兴盛起来 , 开始加入大国争霸的行列 , 由此 , 战争的重心也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淮河流域 , 从中原诸侯国转移到了楚、吴、越诸国 。
吴国是一个新兴的国家 , 辖有今江苏、上海大部和浙江、安徽的一部 。自吴王寿梦(前586年—前561年)起 , 经济逐渐发展 , 国势开始强盛 。当时晋国出于同楚国争霸斗争的需要 , 采纳楚亡臣申公巫臣联吴制楚的建议 , 主动与吴国缔结战略同盟 , 让吴国从侧面打击楚国 , 以牵制楚国的北上 。而日渐强大起来的吴国 , 为了进入中原 , 也将楚国作为第一个战略打击的目标 , 因此欣然接受晋国的拉拢 , 坚决摆脱了对楚的臣属关系 。并积极动用武力 , 同楚国争夺淮河流域 。自寿梦至吴王僚60余年间 , 两国战争频繁 , 互有胜负 , 但总的趋势是楚国日遭削弱 , 吴国兵锋咄咄逼人 , 渐占上风 。鸡父之战就是吴楚长年争战中的重要一战 。
公元前519年 , 吴王僚率公子光等 , 兴兵进攻楚国控制下的淮河流域战略要地州来(今安徽凤台) 。楚平王闻讯后 , 即下令司马薳越统率楚、顿(今河南商城南)、胡(今安徽阜阳西北)、沈(今河南沈邱)、蔡(今河南新蔡)、陈(今河南睢阳)、许(今河南叶县)七国联军前往救援州来 , 并令令尹阳匄带病督师 。吴军统帅部见楚联军力量强盛 , 来势凶猛 , 遂迅速撤去对州来的包围 , 将部队移驻于钟离地区(今安徽凤阳东临淮关) , 暂避敌锋 , 伺机行动 。
然而 , 就在这时 , 进军途中的楚军发生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变故 , 这就是带病出征的楚令尹阳匄(即子暇)因病体沉重 , 死于军中 。楚军失去主帅 , 士气顿时沮丧低落 。司马薳越见状 , 被迫回师鸡父 。拟稍事休整后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
吴公子光听说楚军统帅阳匄已身亡 , 楚联军不战而退 , 认定这正是吴军把握战机 , 击破敌人的良机 , 便向吴王僚建议率军尾随 , 捕捉机会 。他的分析是这样的:“随从楚国的诸侯虽多 , 但均是些小国 , 而且都系为楚国所胁迫而来 。况且这些小国也有各自的弱点 。具体地说 , 胡、沈两国国君年幼骄狂 , 陈国帅师的大夫夏齧强硬但却固执 , 顿、许、蔡等国则一直憎恨楚国的压迫 , 它们同楚国之间不是一条心 , 这一点可以乘机加以利用 。至于楚军内部 , 情况也很糟糕 。主帅病死 , 司马薳越资历低浅 , 不能集中指挥 , 楚军士气低落 , 政令不一 , 貌似强大 , 实则虚弱 。”最后他得出结论是“七国联军同役而不同心 , 兵力虽多 , 但也可击败” 。公子光的分析入情合理 , 吴王僚欣然采纳 。并针对敌情作出具体周密的作战计划:迅速向楚联军逼近 , 定于在到达鸡父战场后的次日即发起攻击 , 利用当天“晦日”的特殊天候条件 , 乘敌不备 , 以奇袭取胜 。在兵力部署上 , 先以一部兵力攻击胡、沈、陈的军队 , 战而胜之;然后打乱其他诸侯国军 , 再集中兵力攻击楚军本身 。并决定在作战中采取先示敌以“去备薄威” , 后以“敦阵整族猛攻之”的灵活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