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乾隆被为什么被传是海宁陈家的儿子( 三 )


早在清军入关时,曾对顽强抵抗的江南人民进行过大规模的屠杀,因此江南地区的反清情绪异常高涨 。从康熙皇帝开始,清朝的统治者就采取了各种方法,如设立博学鸿词科,征调明朝遗民编修明史等,极力笼络前朝尤其是江南地区的文人士大夫 。海宁陈家中科举人数之多,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是和统治者重视科举,极力笼络南方世族,借以消弭江浙一带士大夫强烈的反清民族主义意识的政策有关 。而到了乾隆时期,这种科举之盛早已成为明日黄花 。将此作为乾隆出自海宁陈家并眷顾陈家的根据,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
六下江南
如此,支持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几条证据都被逐一批驳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条,也是最重要的一条:乾隆六次南巡,四次到海宁,而且每次都住在陈氏的私园中,这是为什么呢?
网络配图
康熙皇帝曾六次南巡 。一心想要效仿祖父的乾隆也有过六次南巡,并且前两次和他的祖父康熙一样,以浙江杭州为终点,还登上绍兴会稽山祭禹陵而还,意在炫耀国力、安抚江南民心 。从第三次南巡开始,乾隆连续四次都到了海宁,主要目的是视察耗费巨大的钱塘江海塘工程 。
古代钱塘江口江流海潮的出入有南大门、中小门和北大门三个口门 。如果海潮趋向北大门,则海宁一带的海潮首当其冲;趋向南大门,则绍兴一带的海塘坐当其险;唯有主流走中小门,南北两岸才少有海潮之灾 。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海潮北趋,海宁一带潮信告急 。一旦海宁一带的大堤被冲毁,那么临近的苏州、杭州、嘉兴、湖州,这些全国最富庶的地区将会被海水淹没 。因此,乾隆皇帝从“海塘为越中第一保障”的认识出发,在乾隆二十七年第三次南巡之时,亲临海宁勘察 。
另一方面,海宁地方的地势和土质都不是很好,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负责的官员们在具体措施等问题上还有很大分歧 。因此,乾隆每次南巡都要亲往阅视,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就这样,在乾隆皇帝的督责之下,海宁一带修建起了耗资巨大的鱼鳞石塘,成功地抵挡住了海潮的侵袭,对保护当地及附近地区的百姓、土地以及农业生产的安全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时至今日,经过了两百多年的海水冲刷,这座石塘的某些地段依然完好,还在继续发挥着作用 。金庸先生小的时候,就曾在海宁乾隆皇帝所修的石塘边露营、玩耍 。
由此可见,乾隆四度前往海宁,根本不是所谓的探望亲生父母,而是要阅视和筹划海宁的海塘工程 。
【解密:乾隆被为什么被传是海宁陈家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