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朝官员工资有多低:海瑞连两斤肉都买不起?

如果有人告诉你 , 在古代当官 , 做到三品大员 , 却会穷的叮当响 , 工资还不够全家的开销用度 , 你一定会觉得荒谬可笑吧 。但在明朝 , 这可是真事儿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 , 未有如此者” 。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 , 后世几乎所有研究明史的人都有类似的观点:明代官员很穷 , 贪污是低薪制导致的 , 穷是“当贪官的理由” 。
事实上 , 明代的俸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元璋定下来的 , 后来成为有明一代的定例 。朱元璋在制定工资标准的时候 , 难道会不给他手下的官员基本的生活费?这既不合情理 , 显然也不可能 。而且朱元璋也认为 , 他给官员的工资是够他们养家糊口的 , 甚至可以算是优厚的 。这就产生了历史的吊诡:一边是官吏们喊工资低;而另一边朱元璋则说工资已经够高了 , 你们若再贪污 , 到时候杀头抄家可别怪我狠 。
那么 , 明朝的工资标准真的很低吗 , 较量两方谁的说法更可信呢?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网络配图
先看朱元璋的理由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 朱元璋颁布了一份反腐教材 , 叫做《醒贪简要录》 。这份教材详细记载了朱元璋制定官吏工资标准的理论依据 。明代正一品官员的俸禄是每月支米87石 , 一年1044石 。明代的一石米大约是现在的155市斤 , 按现在一斤米值2元钱算 , 年薪大概是32万元 。在明代 , 正一品官员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副总理一级 , 一个大国总理 , 年薪32万元不能算高 。
但是 , 《醒贪简要录》的算法却让我们震惊 , 让我们感觉到这份工资其实并不低:米来自稻谷 , 加工1044石米需要2620石稻谷 。而要生产2620石的稻谷 , 则需要用田873亩 。种田需要耕牛 , 按一头牛耕地50亩计算 , 需用牛17头 。田间劳作方面的人力花费 , 按一个人种田15亩计算 , 需要57个人耕种 。收割之后 , 农夫挑一担未脱粒的稻禾只能出4斗稻谷 , 所以1044石米需要6550挑 。如果从田里把稻禾挑到打谷场是一里路 , 再回去挑也要走一里路 , 来回就是2里 , 这样算下来为了挑担就得走13100里 。因此 , 正一品官员俸禄每月87石米看起来似乎不多 , 但为了这份俸禄 , 老百姓却不知要花费多少劳力和辛苦 。光是挑担就是一个万里长征的路程 , 你能说这份工资少吗?
“如此筋骨劳苦 , 方得许多粮米 。”朱元璋反问道 , “为官者既受朝廷重禄 , 尚无餍足 , 不肯为民造福 , 专一贪赃坏法 , 亡家果可怨乎?”[$HR getPages$
由此可知 , 朱元璋在制定官吏工资标准时并没有让官吏空着肚子干革命的意思 , 相反 , 他认为官员“若将所得俸禄养家 , 尽自有余” 。
以七品县令的工资标准而论 , 月薪是7.5石大米 , 年薪只有90石 , 与一品官员的月薪差许多 。但按照《醒贪简要录》的算法 , 也需要70多亩地、5个农民专门为之生产 , 光是挑那些稻禾就需要走1000多里地 , 所以 , 很难说这个工资标准低得让人无法接受 。
若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评价方式 , 一般可以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消费支出总额)来评价一个人的生活水准 , 系数≤20者为极度富裕、系数20—40的为富裕 。照明清时代的通常说法 , 一个人吃饭每天需米一升 , 每月需米三斗 。中国古代的家庭人口数据则显示 , 每户平均是4—5人 。县令月薪7.5石米 , 假如其一家是5口人 , 那么吃饭每月需米不过1.5石 , 仅占月薪的20% 。米是主食 , 假定其他食物花费与米的价值相同或稍低 , 那么 , 按恩格尔系数计算 , 工资可以使县令一家处在系数≤40的水准 , 因此他虽然算不上极度富裕 , 至少也应该处在富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