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谜题:紫禁城究竟是谁设计的

据目前流传最广的说法,故宫的设计者是明代一位杰出的匠师,姓蒯(读“kuǎi”)名祥 。他生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卒于成化十七年(1481年),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香山人 。当时,进京的工匠中有一个香山帮,都是吴县香山人或其门徒 。他们往往擅长木工,其中又不乏出色的泥水匠、漆匠、石匠、堆灰匠、雕塑匠、彩绘匠 。蒯祥是香山帮匠人的头领 。
民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一个故事 。据说建造皇宫时,缅甸国向明朝进贡了一块巨木,朱棣下令把它做成大殿的门槛,但一个木匠不留神锯错了,短了一尺多 。木匠吓得脸色煞白,慌忙报告蒯祥 。蒯祥看了,让那个木匠再锯短一尺多,大家都很惊愕 。之后,蒯祥就在门槛的两端雕琢了两个龙头,再在边上各镶上一颗珠子,还搞了创新,让门槛可以装卸 。皇帝见了十分高兴,大加赞赏 。这就是俗称的“金刚腿”(活门槛)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网络配图
【历史谜题:紫禁城究竟是谁设计的】蒯祥很聪明,营建宫殿楼阁时,他只需略加计算,便能画出设计图来,待施工完毕后,建筑与图样大小尺寸分毫不差 。蒯祥的建筑造诣,得到极高评价,皇帝“每每以蒯鲁班称之” 。
1420年,故宫建成,仅仅9个月后,就因雷击而失火,三大殿全被烧光 。这里面也有个传说 。据说盖好宫殿后朱棣志得意满,找来一位会占卜的官员,让他算了一卦 。官员说:“明年四月初八宫殿会发生火灾 。”朱棣大怒 。没想到第二年的这一天,天气骤变,雷鸣电闪,三大殿真的被雷火击中了 。直到正统(明英宗年号,1436年—1449年)年间,朝廷才重新修缮,此次负责的仍是蒯祥 。现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幅明代宫城图中,承天门(相当于今天的天安门)下所绘的人物据说就是蒯祥 。
蒯祥后来担任了工部左侍郎 。在工部这个富得流油的衙门也是个不小的官职,但是他非常谦逊、俭朴 。到了晚年,虽然辞官归隐,但每当有人向他请教营造工程的问题时,他都非常热心地给予指点 。过去北京曾有一条蒯侍郎胡同,据说他就曾在那里住过 。蒯祥的后代大多继承了他的技艺,直到晚清,仍有“江南木工巧匠,皆出香山”的说法 。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图片来源于www.youxixd.com
网络配图
历史浩如烟海,湮没了多少秘密 。关于蒯祥是故宫设计者之说,也有很多让人怀疑的地方 。曾任故宫博物院古建部高级工程师的于倬云先生认为,年纪轻轻的蒯祥进京时,宫殿的修建已是热火朝天的关键时刻,不可能这个时候才开始设计 。真正的设计者是名不见经传的蔡信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的研究员李燮平也质疑说,1417年故宫初建时,蒯祥只有不到20岁,无论从年龄还是资历来看,都难以胜任设计整个工程 。蒯祥的贡献应主要体现在正统那次的重建工作 。
于倬云提到的蔡信,是南直隶武进(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人,其生辰年月如今已无法考证,但民间流传下一个他参与故宫设计的故事 。据说,当时朱棣将建造宫殿的任务交给了工部尚书宋礼 。建皇宫得先有图纸,宋礼就找到了蔡信,让他设计 。那蔡信也有两下子,很快交出了答卷 。宋礼一看设计图,非常满意!新皇城比元朝时略向南迁;各大宫殿,依中轴线,左祖右社,十分规整;又开凿南海,堆砌景山 。
整个设计方方正正,稳稳当当,象征大明长治久安 。宋礼不放心,还亲自实地考察了一番,确定这个设计创意十足,且操作不难,于是报呈皇帝 。朱棣也不懂设计,只是一听说新皇宫里有九重宫阙、9999间半房屋,顿时心花怒放 。传说天宫才有1万间房屋 。皇宫比天宫只少半间,既表明了皇权的威严,又显示着人间帝王的谦虚 。于是痛痛快快地批准了蔡信的设计方案 。1973年,专家们还为此专门做过统计,结果发现故宫实有8707间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