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是唐朝政坛上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

马周 , 字宾王 , 出生于一个穷困的农民家庭 , 年幼时父母就离世了 。但是 , 马周非常勤奋好学 , 通过努力 , 他熟读《诗》、《书》、《春秋》等书籍 , 而且他天资聪颖 , 年纪不大就已经满腹经纶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马周的内心有着济世之才 , 然而因为他的家庭背景以及自身有些怪异的性格 , 周围的人很少有瞧得起他的 。在武德初年 , 马周当上了邻郡的一名文职人员 , 也算是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奈何 , 这份官职与想象中差距极大 , 无法让他施展自己的才华 。马周觉得太大材小用 , 遂整日里闷闷不乐 , 以酒度日 。后来 , 他因不务正业而被刺史达奚茹责骂 , 马周越发有不得志之感 , 于是便离职了 。
之后 , 马周来到了长安 , 他渴望着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唐太宗的垂青 , 从而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 。
苍天不负有心人 , 马周的等待并没有白费 , 他迎来了一个机会 。当时 , 他已经是中郎将常何的门客 。唐太宗要求在朝的官员每个人都写一篇有关时政的文章 , 常何是个武将 , 根本不擅长舞文弄墨 。于是 , 马周便替他写了这篇文章 。唐太宗看过文章 , 大吃一惊 , 他知道如此出色的文章不会是常何写出来的 。自然而然的 , 马周得到了唐太宗的召见和赏识 , 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官职 。不过 , 官职虽小 , 但凭借着马周的才学 , 升迁也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
马周觉得自己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 , 心中对于唐太宗也非常感激 , 从此尽心尽力地为国事操劳 。贞观十八年 , 马周担任宰相之职 , 同时还兼任太子李治的老师 。四年之后 , 马周终因积劳成疾而一病不起 , 最后离开了人世 , 终年四十八岁 。
马周机辩
马周是唐朝政坛上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早年父母双亡 , 度过了一个孤贫的童年 。但由于自身的勤奋好学和天性聪颖 , 马周逐渐显露出了不一样的才华 。后来 , 他来到长安 , 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 , 逐渐施展了自己的抱负 。
《马周机辩》原文
《马周机辩》这一篇文言文中就详细记述了马周才学中的能言善辩 。文章是写马周来到长安后发生的故事 , 那时他已是中郎将常何府中的门客 。当时 , 唐太宗让百官写一篇文章 , 陈述政治的利弊得失 。由于常何自身是个武官 , 于是他就委托马周代为书写 。马周帮助常何罗列出了许多事件 , 结果都非常符合圣意 。唐太宗在惊讶之下 , 召见了常何 。常何表示这些都是门客马周所提出来的 。于是 , 唐太宗又立即召见马周 。在派遣侍从去请了四次之后 , 马周终于来到皇宫 。他与唐太宗相谈甚欢 。事后 , 唐太宗便授予了马周官职 。
【马周是唐朝政坛上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人物】马周为人机智善辩 , 他陈述的奏章没有一次是不符合唐太宗心意的 。唐太宗也说过 , 对于马周 , 他是“暂时不见 , 则便思之” 。到了贞观十八年 , 马周已经身兼两个要职 , 他处理事情冷静理智、公平合理 , 获得了很多人的赞赏 。后来 , 马周又因在官场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而被升迁至吏部尚书 。唐太宗经常向身边的侍从赞扬马周的处事风格和态度 , 说马周为人忠诚、谨慎 , 评价他人能够做到直言不讳 。比之唐太宗所派遣的其他人 , 还是马周更符合他的心意 。也只有马周 , 能够与唐太宗一起使江山社稷得到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