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仅当了半天皇后

王姓皇后,在历史上共出了三十六位,列百家姓之首 。皇后出多了,蹊跷事也多,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和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后都姓王 。她们一个是明神宗的孝端皇后王氏,一个是唐德宗的昭德皇后王氏 。孝端皇后母仪天下长达四十二年,而昭德皇后佩戴凤冠却只有半天 。半天的时间,对于正常人来说,也就是一张报纸、两壶茶的事;而对于卧病不起的王皇后来说,不仅要感受荣光,还要面对死亡,当年的她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王氏(?—786),生年不详,出身官宦世家,秘书监王遇之女,唐德宗李适担任奉节郡王期间纳之 。上元元年(761),王氏为李适生下长子李诵,即后来继任的唐顺宗 。母凭子贵,生下李诵后,李适对王氏“特承宠异”(《旧唐书》),或者说“尤见宠礼”(《新唐书》) 。宝应元年(762),李适改封鲁王,王氏为嫔 。大历十四年(779),李适即位,册封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 。因唐德宗在位前期没立皇后,所以王氏行使皇后权力 。
关于王氏的生平事迹,各种史料记载较少,所幸笔者在《资治通鉴》中找到一段与王氏有关的话 。“……至是,上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 。贼已斩关而入,上乃与王贵妃、韦淑妃、太子、诸王、唐安公主自苑北门出,王贵妃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 。后宫诸王、公主不及从者什七八 。”当时,唐德宗的后宫中没有“贵妃”这一级别的人物,其中的“王贵妃”应系“王淑妃”,即王氏 。唐德宗仓皇逃窜,起因就是唐朝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泾原之变” 。
建中四年(783),节度使李希烈围攻襄城(今河南襄城) 。十月,唐德宗发泾原(今甘肃泾川)之兵,东救襄城 。泾原与襄城相距千里,五千泾原兵冒雨而往,饥寒交迫,路过京城时,本以为能得到朝廷赏赐,而奉命犒师的京兆尹王翃却只给他们粗饭菜羹,且没有任何赏赐 。军心哗变,愤怒的将士们冲进京城,势不可挡 。唐德宗闻讯,忙“召禁兵以御贼,竟无一人至者” 。见势不妙,唐德宗连玉玺都忘了带,就拼命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 。
做官掉了印的,史上不乏其人;而当皇帝忘了玉玺的,却极其罕见 。慌乱之中,还是王淑妃沉着冷静,把传国玉玺系在衣带上带出京城,即《资治通鉴》中提到的“以传国宝系衣中以从” 。逃到奉天后,等唐德宗缓过神来准备下诏平叛,需要玉玺盖章签发的时候,这才发现玉玺不见了 。关键时刻,王淑妃将“国宝”拿出,解了燃眉之急,使唐德宗在狼狈流亡之际,能够继续发号施令,最终平息了叛乱 。鉴于王淑妃的细心和殊功,唐德宗对她更加宠信 。
关于这件事,《唐代宫闱史》记述的比较生动:“……德宗到此时,才想起当时仓促出宫,不曾把御玺带得,如今诏书上缺了玺文,不能发下去 。德宗心里万分焦急,回得宫中,只是长吁短叹 。这时王贵妃(王淑妃)……从绣枕下拿出一颗玉玺来 。德宗看时,果然是平日常用的那颗御印 。……把个德宗欢喜得拉住王贵妃(王淑妃)的手,只是唤爱卿 。从此德宗虽在行在,也天天宠幸王贵妃(王淑妃),几无虚夕 。”在流亡的十个月的时间里,王淑妃又为唐德宗生了一位公主 。
唐德宗出逃后,朱泚“自白华殿入宣政殿,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资治通鉴》) 。为了除掉唐德宗,取而代之,朱泚全力围攻奉天城一个多月,结果失利 。被围期间,城中粮食早已用光,就连唐德宗本人也只能吃一些野菜和粗米,皇帝如此,包括王淑妃在内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 。城外硝烟弥漫,城内缺少营养,刚出生后不久的公主夭折了 。这件事对王淑妃打击很大,加上近一年的流离惊恐,兴元元年(784)年七月,回到长安后,王淑妃便病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