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争霸中为何说项羽鸿门宴上不杀刘邦很高明?( 二 )


当时,对于项羽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杀掉刘邦,而是赶紧利用自己的威势,抓稳时机,分封诸侯,剪除对手,获取众心,建立霸业 。所以,项伯回营对项羽做工作汇报的时候,真正打动项羽的并不是刘邦于秦宫室、宝库、美女无所取,而是那句“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所引发的他对大局的全盘考虑 。“项王许诺”,其实,鸿门宴的前夜,项羽就基本放弃了第二天要修理刘邦的意图 。所以,项羽考虑再三,还是没有杀掉刘邦 。项羽鸿门宴不杀刘邦,是他入关后所做的惟一正确的选择 。正是这次项刘言和,才构成了项羽得以马上着手分封诸侯的基础,才是他得以称“西楚霸王”的基础 。
但是接下来,项羽却做了若干非常错误的抉择,其中一项,就是没有除掉刘邦 。其错误如下——烧杀秦地 。秦楚世仇,楚亡后有民谚:“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加上各国遗民都恨秦人,所以烧杀当然是为报仇雪耻 。此外,项羽立意不把关中作为根据地,所以要进行战略破坏 。但是,虽然项不能像刘那样选择安抚的上策,而选择了战略破坏,这也不是没有办法补救:将关东六国的乱民、滑民、罪人殖民到秦地,与秦人共处,使得民怨自相抵消,起码无法形成合力 。独占秦宝 。项羽夺取了秦宫历年的珍宝与美女,挟之东归彭城 。后来,这成为很多诸侯跟随刘邦偷袭彭城的一个诱因:刘邦答应他们,破城之后,公分其宝 。乱封诸侯 。项羽主持分封,如同儿戏,各国旧王族被挤走,甚至没有了领地,而分封在最好地方的,则是项羽的战友和亲信 。这成为其后几年大起战端的直接原因 。
放走刘邦 。项羽称霸以后,能与他争天下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刘邦,一个是田荣 。刘邦的危险性自不待言 。称霸之后,项羽为刀俎,刘邦为鱼肉,除掉他的时机已经成熟 。如果项羽先夺其兵权,并留刘邦于身边,挟其东归,然后或翻出旧案,或秘密处决,都易如反掌——就像刘邦后来杀韩信、彭越那样 。而改封刘邦在汉中,靠近秦地,灭之而不易,防之则难测,这是对项最不利的选择,等于驱虎入山 。同时,齐国在六国中与秦关系最好,灭国最晚,而且不战而降,破坏最轻 。田荣、田横兄弟又是非常厉害的人物,他们占据齐国旧地,自然是项羽劲敌 。后来,刘邦从关中杀进中原,正是在项羽同田氏激战于齐地时,趁虚而入的 。
项羽枉称霸主,起码在杀人这一项上,比刘邦差远了 。刘项逐鹿,刘邦杀的英雄比项羽多得多,但他取了天下;天下也不以他为暴君 。杀人容易,关键是什么时机杀,在哪里杀,让谁去杀,怎么杀,杀完以后跟大家如何解释 。历史上,那些成为“明君”的强人或者流氓,都是善于掌握杀人火候的大师 。项羽杀了一辈子人,只鸿门宴一次正确地选择了忍住不杀,还被后人讥笑为“妇人之仁”,人做到这份儿上,真是太失败了——当然,也有范增这样“智者”的误导因素在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