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真相:积贫积弱还是黄金时代?( 三 )


然而 , 经济发达、财富积累 , 并没有直接提升军事实力 。王安石变法期间 , 王韶攻占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等州 , 并招抚河湟一带(今青海东部)吐蕃部族30余万人 , 拓地2000余里 , 史称“熙河开边” , 这是宋神宗统治时期强兵方面最辉煌的成绩 。然而元丰年间宋廷出兵攻打西夏 , 遭遇永乐城大败 , 宋军几乎全军覆没 , 宋神宗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 , 年仅三十八岁即英年早逝 。
宋神宗去世之后 , 哲宗继位 , 开始时太皇太后高氏支持司马光当政 , 司马光尽废新法 , 史称“元祐更化” , 并引发了激烈的党争 。等到哲宗亲政 , 又重新起用变法派官员 , 打击元祐党人 , 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徽宗时期 。哲徽两朝开边活动虽然仍在继续 , 但军事实力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加强 。“富国”政策既不能支持对外扩张 , 也不能用之于民 , 于是就表现为赤裸裸的敛财 。宋徽宗或许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 , 但是并不能改变他是一个昏庸、贪腐的皇帝的事实 。
同样的道理 , 即使宋代是一个经济文化特别灿烂辉煌的朝代 , 也不能扭转宋朝在军事上屈辱失败的命运 。
或许有人认为 , 南宋的经济文化依旧发达 , 江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 文化上不但有朱熹完善了理学的思想体系 , 而且出现了陆九渊、叶适、陈亮这样具有创造力的思想家 。与此同时 , 南宋的军事战斗能力也得到了恢复 , 蒙古铁骑所到之处 , 能够抵御幸存的国家少之又少 , 南宋在宋金战争中立国 , 抗击元军长达数十年之久 , 在被元军征服的国家中可谓军事强国 。
如果这些判断是成立的 , 那么比较北宋 , 同样是经济文化非常发达 , 南宋在长期的战争中恢复了军事实力 , 而北宋却因为片面强调文治、过度限制武人权力 , 对国防采取了消极因循的态度 , 最终酿成深重的政治军事灾难 , 给国家与民族带来无穷的祸害与苦痛 。
富国不一定能强兵 。当然 , 为北宋的民众带来安定的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的 , 是和平而不是战争 。和平来自于具有相对优势地位的军事实力以及积极高效的防御政策 。澶渊之盟为宋辽两国带来百年和平相处 , 将其理解为屈辱的城下之盟是有失公允的 。但澶渊之盟的外交成果 , 是以宋军在澶渊之战中获得相对优势为前提的 。如果澶州之战宋军一败涂地 , 等待宋朝的将是灭国之灾 , 而绝非一纸盟约 , 这一点在日后的宋金之战中以最残酷的方式验证了 。
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背后
无论是积贫积弱还是灿烂辉煌 , 都是人们因为现实中的期待而对历史的想象
历史学家为人们刻画了宋朝两张截然不同的面孔 , 但无论是“积贫积弱”还是灿烂辉煌 , 都不过是人们因为现实中的期待而对想象中的历史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要对宋代历史有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 不能止步于几个简单的形容词 , 而需要回到一些基本的常识 , 把握这些基本常识还需要突破朝代的限制 , 将眼光拓展到全球视角下的整个中华帝国史:
第一 , 宋朝是秦朝以来中国古代十个左右大王朝的其中之一 。这种王朝在政治上是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并不是指皇帝对所有的行政事务独断专行 , 而是指最高政治权力归皇帝一人所有 。皇帝一人通过官僚系统统治疆域内的所有民众 , 民众将家庭的人口与财产情况登记在国家的簿册上 , 承担着向国家纳税与服役的义务——这是中国王朝最基本的统治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