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文件揭日本如何反思二战?检讨外交致命失误

战后,日本政府启动秘密调研,检讨日本二战外交的致命失误
1951年,据时任日本首相兼外相的吉田茂的指令,日本外务省启动了一项秘密调研,旨在彻底检讨自“满洲事变”以来,至太平洋战争结束,日本在外交上的致命失误 。研究历时数月,后形成一批绝密文件,至2003年始解密公布 。
这些文件,代表了日本政府在外交折冲层面,对二战败因的一种反思 。鉴于中国抗战,亦主要胜在外交折冲,日本对败之反思,与中国对胜之理解,实为一事之两面 。故本期短史记,拟就日本此番反思作一扼要介绍,以期能加深及修正国人对抗战的诸多认知 。具体如下:
1、不该因“九一八事变”而退出国联 。文件认为,即便外务省无力阻止军方的行动,也不应该让事件发展到“满洲国独立”的程度、更不应该让日本退出国联 。即便国联成员国全体反对“满洲国独立”,日本作为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也应设法留在其中 。简言之,退出国联,使日本陷于国际孤立,“成了日本和英美决裂的开端”,为其后与德、意结盟提供了路径 。相反,作为敌人的苏联,稍后“不仅加入了国际联盟,还通过与欧洲的邻接各国签订各种条约,不断巩固了国际地位” 。①
【绝密文件揭日本如何反思二战?检讨外交致命失误】战后曾出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
战后曾出任日本首相的吉田茂2、不该与德国缔结防共协定 。文件认为,日、德缔结防共协定,从日本的立场而言,是为了牵制苏联 。但因为苏联当时“在对外行使武力方面一直比较本分”,故很难让不满希特勒政权的英、法等国,对日本与德国的亲近,产生同情与理解 。所以,日、德签订防共协定,“除满足了日本想摆脱国际孤立的感受以外,可以说在对外关系上没有任何益处 。”
3、不该在没有任何让步准备的前提下对美交涉 。1941年初开始的日美交涉,日方在关键问题(诸如日军在中国的驻留)上立场非常强硬,毫无妥协 。文件认为,“现在看来,那时日本应忍痛做出让步 。……真要想使日美交涉成立的话,当然应该备有接受对方主张的觉悟 。另外……在这几个问题上做出让步而使交涉成立,对日本是极为有利的 。……进而言之,如没有让步的准备,最好不要尝试交涉 。因为那样会使形势全面恶化 。”尤其是在御前会议上已得出结论,认为对美战争,“初期能够取胜,但最终还是缺乏使敌屈服的手段”,仍选择在不让步的前提下对美交涉,下一步无疑只能是打不赢的战争了 。
诸多反思中,以涉苏外交用词最为沉痛,乃至呼作“最愚蠢”
4、不该幻想将苏联拉入三国同盟 。文件认为:二战爆发之初,日本采取不介入政策,本有助于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 。但稍后政府竟一厢情愿地相信德、苏关系良好,认为与德、意缔结三国军事同盟后,能够通过德国这个“正直的中介人”,把苏联也拉入到同盟之中,太过失策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开始就以四国同盟为目标,只要苏联不加入,就不缔结三国同盟 。”简言之,除了帮助德国牵制美国、而使本无对日作战意图的美国陡增对日恶感之外,缔结三国同盟,“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 。
5、不该幻想通过对苏妥协来压服英美 。日本与苏联签署《日苏中立条约》,本有通过对苏妥协,以“使日美外交能朝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展开”的目的,但却未意识到,苏联之所以愿意签订中立条约,也是“为了给予日美的对抗增加刺激” 。文件认为,“历史所证明的是,日本只有和美英提携,才能够有利于展开对俄外交;与此相反,日本和英美反目,结果都是不得不屈服于俄国的威势之下 。但松冈外相却试图通过向苏联妥协来压服美英,这个策略不仅徒增美英的恶感,最终结局,也不过是为斯大林所期待的日美关系的恶化作贡献而已 。……只要缔结日苏中立条约,就注定必然会给苏联利用 。”简言之,中立条约,不但促使日本军部对美态度硬化,而且使苏联“在对美英交易时居于有利的地位”,条约“所有方面都是有助于苏联的……再没有比这更大的祸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