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在古代有什么作用?历代名将为何均有宝马

中国马文化:中国是世界马种的发源地和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 。”轩辕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服牛乘马即驯服乘坐牛马的意思,也就是说,从黄帝以来才有了六畜之一的家马,供人役使 。我国西南山区,山路崎岖,多以马驮运货,牵着、驮着、走着、赶着或马十余匹,或马百余匹,结而成帮,称为“马帮” 。
中国是世界马种的发源地和养马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马之形象最早见于甲骨文,再出现于青铜器上 。我国的新疆现在还残存着比熊猫还珍贵的野马 。野马是家马的祖先,它在我国已有几百万年的生活史 。但被我们的祖先驯化的时间却最晚,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即新石器时代晚期 。古籍上说:“自轩辕以来,服牛乘马 。”轩辕即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黄帝,服牛乘马即驯服乘坐牛马的意思,也就是说,从黄帝以来才有了六畜之一的家马,供人役使 。
据史籍记载,给马官定名字,始于周代 。能力低下的马,叫驽马、骀马 。良马古代称龙驹、天马、苍龙、龙媒、纤离、吉疆、腾马等 。《周官》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七尺以上为騋,六尺以下的才叫马 。果下马则是一种特别矮小的马,《后汉书·东夷传注》说此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 。陕西宁强现存一种矮马成年体高不到一米,体型玲珑,运步稳快,体质结实,善走山路,当地用作山地驮运或拉磨拉碾或旅游代步 。
古代爱马之君不少 。周穆王得八骏,赐名曰: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 。秦始皇有号称“七龙”的马,分别叫追风、白兔、融景、追电、飞翮、铜雀、长凫 。齐桓公所乘之骑叫“拂云飞”,相传他与管仲出猎,虎见骑伏倒在地 。唐太宗征战时的六骏,名叫飒露紫、拳毛、白蹄、特勒骠、青骓、什伐赤 。唐玄宗有爱马之癖,他将外国贡来的六匹大马赐名为:红玉辇、紫玉辇、平山辇、凌云辇、飞香辇、百花辇 。五代刘崇封他的黄骝为“自在将军” 。晋安帝封他的坐骑为“扬武将军” 。
历代名将都有自己的宝马 。西楚霸王项羽乘的马取名“骓”,此马五岁,跟随项羽立功创业,所向无敌,常一日千里 。追风赤兔马原是董卓赐给吕布的,吕布身亡,此马被关云长所获 。张飞的战马也不赖,时人称“人中张飞,马中玉追”,性情暴烈的张飞竟给自己的坐骑赐名“玉追”,这个文雅的名字,甚为有趣 。蜀主刘备的马叫“的庐”,颇为别致 。
我国从夏代初年开始养马,之后始终是畜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周朝时期,对马的认识和驯养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把握,朝廷还专门为马盖马厩,设官职,配人员,负责马的放牧、饲养、调教、乘御、保健、繁殖,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政制度;与此同时,对马的选种、长势、鉴别(相马)、管理、疾病防治等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之后,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养马的著作,如《马书》《相马经》之类 。我国的少数民族,过去许多是以游牧为生的,如蒙古族,更对牧马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到了农业社会,马的食用功能减退,主要用作交通工具 。以马代步,骑马出行,骑马行商,骑马传邮,马驮运货,无论官方或民间,马都是那个社会主要的陆路交通工具 。马车的出现使马的交通运输功能大为提升 。我国西南山区,山路崎岖,多以马驮运货,牵着、驮着、走着、赶着或马十余匹,或马百余匹,结而成帮,称为“马帮” 。
古代作战方式,主要有步战、车战和骑战,其中的车战和骑战都离不开马,因此,东汉有位愿“马革裹尸”的将军马援说,“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在冷兵器时代,交战双方拥有马匹的数量,往往是代表军力和决定胜负的一个标志 。战国七雄之首的秦国,有车千乘,骑万匹,卒百万,兵强马壮 。秦始皇兵马俑坑内的大量战车,骑兵俑和步兵俑,就是秦国强大军队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