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其实只差一点点:功败垂成的郑成功北伐

顺治十六年(1658年)八月,清军分兵三路攻击西南,明军节节败退,永历王朝危在旦夕 。
郑成功见清军主力部队在西南,马上挥师北上,发动“长江战役 。”
他这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攻占南京,进而占领整个江南 。拿下江南,则清军的势力再也无法越过长江 。
为了确保战斗的胜利,郑成功拿出了全部家当 。亲自率领17万大军,分乘大小战船3000余艘,从定海逆流北上进入长江 。当时郑成功意气风发,准备去孝陵祭祀明太祖,全军将士穿白挂孝 。
“缟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
当时的郑成功,心情这叫一个爽 。
进入长江第一个攻击目标就是江阴要塞,江阴要塞是长江上重要的要塞,拿下他就相当于在长江上放了一个航空母舰,进可攻退可守,还可以就近获取江南富庶的粮饷 。
但江阴要塞固若金汤,郑成功围着打了一个星期没打下来,担心消耗打南京的军力,索性就以“县小不攻”为由,继续逆江而上 。逆江而上的攻击打了清军一个措手不及,郑成功接连攻破瓜州,以及南京的门户镇江府,南京近在咫尺 。
而现在的南京,兵力空虚,到处都是逃回来的军队,且城内人心惶惶,一片散沙 。
这时候如果郑成功亲率主力登陆,2天时间就可以攻到南京城下 。之前瓜州打败的清军用了2天时间逃回到南京,郑成功完全可以跟着他们,走相同的路,以最短的时间攻陷南京 。
可是郑成功保存实力的思想再次发作,从来没有陆战经验的他拒绝下船(当然,远道而来不习水土也是其放弃路上进攻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只相信自己无敌的水军,必须用水军攻陷南京 。就这样17万大军沿水路向南京推进 。
郑成功的水军是强,但3000艘巨型海船逆流而上,又不顺风,只能用纤夫在岸上拉 。路上2天的行程,他就这样磨磨蹭蹭的走了近半个月 。
在郑成功享受“自己坐船头,士兵岸上走”这种乐悠悠的心情时,清朝有了时间布置防线,1万清军从荆州顺流而下,抢先赶回南京安抚民心,参与防守 。郑成功失去了“一鼓作气,速拿南京”的良机 。
尽管如此,郑成功还是拥有17万大军,而南京不过2万人马,双方兵力悬殊,郑成功如果强行进攻,拿下南京还是有希望的 。
史上最笨的缓兵之计
为了缓解郑成功的进攻,清军将领决定用缓兵之计 。用的招数非常的搞笑,可以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搞笑到让人无语 。
清军使者面见郑成功后说:“大师到此,即当开门延入,奈我朝有例,守城者过三十日,城失则罪不及妻孥 。今各官眷口悉在北京,乞藩主宽三十日之限,即当开门迎降 。”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我们愿意投降,但根据我们满人习俗,必须坚持一个月 。你刚来,我们就投降,我们在北京的家人就得死,但我们要坚持一个月在投降,就算尽忠了,家人免罪 。”
不得不佩服清军,这种骗傻子的招数也能使出来,郑手下潘庚钟便指出:“孙子有云:‘辞卑者,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 。’此乃缓兵之计,不可凭信,可速攻之!”
可奇迹发生了,郑成功相信了!他连猪头都不如 。当即表示同意,就等你们一个月 。清朝使者傻了:“大哥你是咋想的 。”
实际上郑成功不是猪头,之所以答应使者还是因为那个思想:保存实力!前面的几场大捷让他有点昏了头脑,在他眼里保存自己实力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不光是攻打南京,很大程度上恢复明室对于他来说也仅仅是个笼络人心的口号而已,扩大自己的实力才是重中之重 。等一个月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攻下南京,一个字——值 。这么值得事情别说等一个月,等三个月都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