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治军不严”而难获封侯 。所谓李广治军不严,也是类比另一位与李广同朝为将、以治军严谨著称的程不识将军所相对而言的 。史载李广行军作战不讲“阵法;”夜间大军歇息驻宿,不击刁斗,不派斥候,不设暗哨;随军幕府中那些往来文书、账册明细也粗率简略 。胡乱堆放 。此公看似大大咧咧,毫无章法,但“小事欠检点,大事不糊涂,”可谓粗中有细,每逢行军打仗这等要事还是十分认真对待的,审慎严肃,一点也不敢马虎大意 。因而,李广部队从未曾因不设刁斗、暗哨而遭遇过敌军的夜袭而致不必要的损失,看来他事先是做过仔细侦查的,对敌情态势了若指掌,所谓“治军不严”亦属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因此,司马迁认为他和程不识一样是汉军名将 。明末大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李广和程不识二人一为“攻兵之将,”一为“守兵之将,”假若二者合一,则攻守平衡,攻必克,守必坚,才堪称完美 。然而,人各有别,分而论者,则各有千秋,“非可一律论也,”一能攻一善守,都不愧为一时之名将 。
有人循史料中的各种蛛丝马迹,认为李广是“常败将军,”一生虽身经百战,但鲜有胜迹,因而不得封侯 。宋代学者黄震在他的一部著述中写道:“李广每战辄北,因踬终身 。”意思是李广每战皆败北,因而蹉跎岁月,耽误了终身功业 。宋代史学大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 。”程不识,虽然未立大功,却没失败过;假若仿效李广,不失败覆灭才怪 。呜呼!李广为将若此,焉得不败,又怎能封侯?然而,《史记》中只记载了李广波澜壮阔一生中寥寥数次典型战事,并带有浓厚的“人的命,天注定”之虚无缥缈的宿命悲剧色彩,然而,古人深信人的命运自降生之日起已被老天规划好,半分由不得自己做主 。
这几次“非典型”战役也是太史公为了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烘托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而剪辑的几个历史片段,他从没说过李广一生历大小七十余战,每战皆北,从无胜绩,更无战功 。况且,司马迁将他誉为“名将,”就连敌对阵营里的匈奴将士也十分尊敬他,不光畏之如虎,还敬若神明,于是赠他一顶“飞将军”的高帽子 。有史为证:“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的绝句《塞下曲》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就是对李广绝世神力与精湛箭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 。匈奴人听说李广镇守右北平,竟然连续几年不敢来犯,如此赫赫声威,连剽悍的匈奴人也忌惮三分,他岂是一位没有胜绩的“常败将军”呢?
【飞将军李广为何终身不得封侯李广是常败将军?】李广“只有将才而无帅才,因而难当大任,”也就是说他有勇寡谋,不是“军事全才,因此断难独挡一面 。”从《史记·李将军列传》的内容来看,李广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虎将,每遇战阵,虽多失利,但他临敌而勇,射术精准,沉着冷静,刚猛无比;如此问题来了,“飞将军”虽非浪得虚名,但他勇则勇矣,智略不足,独“勇”独“猛”但寡谋,又刚愎自用,“自负其能,”犯了骄兵大忌,不免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少有胜利可言,因此徒劳无功,导致终身不候 。精力充沛、堪称火眼金睛、能明察秋毫,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的汉武大帝,这样做也是理所当然之事 。
然而,汉武帝时期,能称得上军事全才的将军又有几人?卫青、霍去病以赫赫武功闻名天下或许无人质疑,但也有运气的成分在内 。不光文武兼备的全才少有,且奋不顾身拼死血战沙场远远逊色于李广而得封侯拜爵者,大有人在,比如公孙贺、公孙敖、苏建、李息、赵破奴、张次公等辈,又有几人是军事全才?几人可功盖李广?因此,这一推断也非定论 。
- 手机的飞行模式有什么用处(飞行模式的4个妙用
- 足利义满:室町幕府第三任征夷大将军
- 空中霸主 史前最大的飞行昆虫,巨脉蜻蜓
- 飞得最久的纸飞机,日本空中之王纸飞机飞行29.2秒
- 附折法 飞的最远的纸飞机,苏珊纸飞机69.14米
- 世界上年纪最小的飞行员,年仅19岁环球飞行
- 最后被部下气死 明末平贼将军左良玉,曾大败李自成张献忠
- 拨云将军:鲜有人提及的腾冲之虎阙汉骞
- 华阳公主下嫁给一位比自己还老的将军,原因是什么?
- 1956年大峡谷空中相撞事件,128人死亡改变整个航空飞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