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特别不情愿曹丕接皇位?原因是什么

曹丕到底是个什么货色?为何曹操极不情愿他接班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 , 趣历史小编告诉你 。
读过《三国》的朋友大概都清楚 , 曹操最中意的接班人是长子曹昂 , 等到曹昂遇难后开始属意幼子曹冲 , 可等到曹冲夭折后 , 曹操能选择的对象便只有曹丕、曹植兄弟二人 。此时以嫡以长 , 曹丕都是接班人的“不二人选” , 然而曹操却迟迟不让他接班 , 而是极喜欢曹植 , 导致兄弟二人为此还曾闹出过动静很大的争储风波 , 把好端端的亲兄弟之情搞得势如水火 。
其实曹操之所以对曹丕“心有芥蒂” , 大概是他早已觉察出此子的真实本性 , 即刻薄寡恩、阴险毒辣 , 为一己之私可以做到六亲不认 , 虽然是个搞政治的“好手” , 但终归少了很多人情味 。曹操的这种认识到底准不准?这还得从曹丕“接班”后的表现来考察 , 我们姑且选四则他对待家人态度的史实 , 以此来窥探他的本性 。
1.诽父 。曹操面对群臣拥戴 , 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 “若天命在孤 , 孤为周文王” 。如此看来 , 曹操对曹丕唯一的期冀 , 是希望他称帝后 , 能给自己一个“文”的谥号 , 千万不要称“武” 。因为“武”是开国皇帝的谥号 , 曹操自认为当不起 , 也怕背上“篡逆”汉朝的骂名 , 但曹丕偏偏给曹操加了一个“武”的谥号 , 让天下诽谤的言论集于其父一身 , 用心何其险恶!
《论语》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可谓孝矣” , 儿子接班后即使再猴急 , 也不应该马上改变父亲的治国方略 , 这在以孝治国的古代极为重要 。曹操选拔官员的方针是“唯才是举” , 不重出身门第 , 只看能力水平 , 这也是他一以贯之的用人之策 。可等到他死后 , 尸骨未寒之际 , 曹丕便急吼吼地改弦更张 , 改而采取重视出身门第的“九品中正制” 。如此表现 , 甚是令人心寒 , 说他“谤父”应不为过!
2.逼弟 。曹丕与曹植身为亲兄弟 , 虽然因为争储一事搞得关系很僵 , 但曹丕既然目的已然达到 , 大可放亲弟一马 , 但此君却并不做如是想 。曹丕接班后尤且对曹植恨之入骨 , 必欲除之而后快 , 逼令曹植七步成诗的典故虽然过于夸张 , 但每每以国法相压、贬斥确是事实 , 如果没有老娘卞太后护着 , 曹植真的有可能不得善终 。曹植在魏朝一直备受监管打击 , 最终抑郁愤懑而死 , 可谓悲剧 。
其实受曹丕逼迫的不仅有曹植 , 还有另一位亲弟曹彰 。曹彰不喜读书 , 唯以武勇见称 , 本来对曹丕的储君之位没有多大威胁 , 只不该在为父亲奔丧期间 , 向大臣询问魏王玺绶 , 流露出争立之意 。虽然风波安稳度过 , 但曹丕却对曹彰恨之入骨 , 三年之后利用曹彰入朝觐见之际 , 故意迟迟不许其入宫 , 最终令曹彰愤懑忧惧而死 。亲兄弟尤且不相容 , 亦可推测曹丕对外人的态度 。
3.杀妻 。曹丕的正妻甄夫人(影视剧中说她叫甄宓) , 原来是袁绍的儿媳 , 袁熙的妻子 , 袁熙败亡后被曹丕收为正室 , 并生有明帝曹睿与东乡公主两个孩子 。甄夫人不仅长得美艳绝伦 , 而且对待公婆极为孝顺 , 不仅深得曹丕的喜爱 , 连卞夫人对她也是欣赏有加 。然而这样一位容貌品行俱佳的女子 , 最终却落得惨死的境地 , 而凶手正是曹丕 , 令人倍感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