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逼刘协让帝之后,j仅用一招夺取天下( 二 )


只要当上皇帝就没这么麻烦了 。
曹丕心里暗暗抱怨,如果老头子死前称了帝该多好 。
早在曹操还活着的时候已有无数公卿撺掇他称帝,以曹操的威望要迈出这一步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但他受限于儒家礼教观,至死都没答应 。
而今,曹丕则全没这方面顾虑,那些当初困扰他老子的哲学理念无法对他造成半分束缚,可他的威望却与曹操相去甚远,所以,他要想称帝,还必须付出更多更多……
路得一步一步地走,步子太大容易扯着蛋 。曹丕很清楚,自己要达成这一愿望必须找人帮忙 。
陈群的理想
“请尚书陈群来 。”曹丕下令 。
陈群出身颍川士族 。前些年,当曹丕和曹植激烈争夺世子之位时,他果断地站到曹丕一边,与司马懿、吴质、朱铄合称为曹丕的“四友”,曾是一位铁杆太子党 。
须臾,陈群匆匆而至 。
“见过王上 。”
王上,这个称呼让曹丕心头又涌出一丝遗憾 。如果是“陛下”就好了 。
曹丕的内心世界不会在脸上表现出来 。
他笑意盎然地对陈群说道:“长文(陈群字长文),我想再听你讲讲你前两天那个提案 。”
就在几天前,陈群提出一项新的官吏选拔制度,这里面大有文章,当时曹丕觉得有风险,暂时压了下来 。现在,曹丕意识到,这项提案或许正是能帮他登上九五之尊的门票 。陈群早料到曹丕会松口,他定了定神,遂将自己的提案娓娓道来 。
“想当年,先王(曹操)推行唯才是举,一旦发现人才,不管对方出身多低微、品行多差,只要有一技之长,哪怕是鸡鸣狗盗之辈都会毫不犹豫授以官职 。不可否认,唯才是举确是平定乱世的法宝 。可时过境迁,如今中原和北方日趋安定,无论庶民还是士人均难有机会直接在王上面前展露才华,再者,纵横于乱世中的狡诈之徒往往德行欠缺,也不适宜治理国家 。所以,臣认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应该规范起来……”
曹操推行“唯才是举”是基于乱世重人才的现实,但这严重伤害了士族利益,把从政当作唯一出路的士大夫不可避免要跟庶民竞争有限的官位 。
都是些废话!曹丕暗想 。但他仍是装出饶有兴致的模样 。
“嗯,你接着说 。”
“王上应该知道二十年前许子将(许劭字子将)著名的‘月旦评’吧?”
曹丕点点头 。他很清楚许子将的“月旦评”是怎么回事 。
自东汉时代,士人之间通过相互标榜提高名气和社会地位,倘若有幸得到名家赞誉,更等于拿到通往仕途的敲门砖 。
许子将每月初一都会品评士人,“月旦评”由此得名,就像今天的选秀节目一样,只要得到许子将佳评的士人无不身价飙升 。
那时节,无论在朝在野者都对许子将趋之若鹜,曹操早年为求得许子将的评语更是踏破铁鞋,许子将甩了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让曹操声名鹊起,从此赢得闯荡世间的重要资本 。
许子将堪称当时的金牌品评师,乃是这一领域的绝对权威 。
陈群接着说道:“不过,许子将品评士人的行为并非由官方发起 。而臣提出的这项官吏选拔制度,其实是将‘月旦评’官方化、系统化 。简要言之,即在各州、郡设置中正官 。中正官根据士人的德行、才学、家世(父祖辈的官爵名望)三项指标为依据,定期品评本地士人 。品评结果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总共九个品级 。朝廷选拔官吏,根据士人的定品成绩择优录取 。”
“那么,中正官又由什么人来做呢?”曹丕一句话问到了重点,无须多言,倘如陈群所说,各州郡的中正官无疑掌握官吏选拔的命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