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端午节,吃粽子的 这些禁忌要知道

端午节很快就要到了,粽子是节日不可或缺的食物,但粽子也不能敞开了吃,也有很多禁忌和注意事项,下面,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健康频道就带您了解一下 。
粽子不宜空腹吃
粽子大都是由难消化的糯米制成,黏度高、不易消化,要在人体内充分消化,得耗费更长时间、刺激更多胃酸分泌 。因为有肠胃疾病的人消化和吸收作用大都较弱,如果空腹吃粽子,可能导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 。
粽子不要凉着吃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都觉得吃凉粽子比较舒服,但医生表示,粽子最好趁热吃,否则容易伤脾胃 。粽子中的糯米性温,趁热吃可滋养脾胃,如果放凉再吃,就很难消化,容易伤脾胃,也应尽量避免反复加热 。吃速冻粽子要重新蒸透,或用微波炉化冻 。存放时最好分成小包,和其他肉类等生食品分开放,避免交叉污染 。
小心枣核卡喉
每年端午都会有因吃粽子导致枣核卡喉的情况出现,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 。枣核在嘴里有时感觉不明显,很容易发生枣核卡喉的情况出现 。医生提醒,吃粽子或其他含枣核食物时,切忌狼吞虎咽 。一旦发现被枣核卡喉,切不可再进食,要及时就医,以免加重病情 。
睡前2-3小时不宜吃
虽然粽子好吃,可是不主张把粽子当早餐或正餐的主食吃,这样容易吃过量,饭后尝一下就好 。专家强调,粽子最好在早、午餐时吃 。睡前2—3小时不宜吃的,容易给胃肠道带来负担 。而且粽子也不易长时间存放冰箱,最好在3天内就吃完 。
心血管疾病患者少吃
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患者,不宜多吃肉粽、猪油豆沙粽等,避免高脂肪、多油腻食品的摄入 。这类粽子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心脏负担和缺血 。
粽子不宜吃太多
有医学专家指出,一只中等大小,约120到150克重的“裸粽”,也就是什么都不加的白粽子,热量约200至250千卡,若一餐吃粽子超过1000千卡,至少要慢跑16公里、或健走18公里、或骑自行车40公里才能消耗,一餐放纵吃太多,一整天热量破表,对肠胃也不好 。
粽子不宜当早餐
【又到一年端午节,吃粽子的 这些禁忌要知道】早晨是人的胃肠道功能最弱的时候,而由糯米为主要原料的粽子黏性高,不易消化,一旦进食过多,会刺激胃酸分泌,可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等,因此粽子不适合做早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