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为什么让弟弟继位,而没有选择自己的亲身儿子

大家好,这里是趣历史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赵匡胤五十驾崩,他有儿子,为何传位于其弟?其中秘密终于揭晓了,欢迎关注哦 。
太祖自西京洛阳考察回来,已觉身体不适,后因太医治疗适当,康复了 。
到了孟冬,自觉身体康健,随处游幸,顺便到晋王光义第,宴饮甚欢 。太祖素性友爱,兄弟间情谊很深,当时光义肠胃有疾,太祖与他灼艾针灸,光义觉痛,太祖亦取艾自灸,可见对兄弟的关爱是出于真心 。
太祖赵匡胤曾经对光义的行走仪表做出要求——龙行虎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礼仪教育,因为将来要做天子,必要的礼仪教育不可少,光义亦暗自欣幸,因此对太祖,亦颇加恭谨 。
然而,太祖天命将尽是一个无奈的事,一次宴会之后,又觉旧疾复发,渐渐的不能支持;不久卧床不起,一切国政,均委托光义代理 。光义昼理朝事,夜侍兄疾,恰也忙碌得很 。家事国事都压在光义一个人肩头,幸好有太医等随时伺候在太祖那边,稍稍令人安心些 。

图片来源于:youxixd.com
一天晚上,下大雪,光义入宫迟了一会,正准备出发呢,忽由内侍驰召,令他即刻入宫 。
光义奉命,起身驰入,只见太祖喘急异常,对着光义,一时说不出话来 。光义待了半晌,未奉面谕,只好就榻慰问 。太祖眼睁睁的瞧着外面,光义一想,私自点首,即命内侍等退出,只留着自己一人,静听顾命 。内侍等不敢有违,各退出寝门,远远的立着外面,探看那门内举动 。依稀听太祖嘱咐光义,语言若断若续,声音过低,站在外面辨不清楚 。过了片刻,又见烛影摇红,或暗或明,仿佛似光义离席,逡巡退避的形状 。又闻太祖高声道:“你好好去做!”这一语音尖而惨,也不知为着何故,蓦见光义至寝门侧,传呼内侍,速请皇后皇子等到来 。内侍分头去请,不一时,陆续俱到,趋近榻前,不瞧犹可,瞧着后,大家便齐声悲号 。原来太祖已目定口开,悠然归天去了 。《宋史·太祖本纪》云:“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 。”太祖赵匡胤的生卒年是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算一下,49周岁,虚岁满五十,正当壮年 。春哥这里取自正史,烛影斧声之类野史一概不录 。
皇后宋氏,及皇子德昭、德芳等,抚床大恸,哀号不已 。就是皇三弟光美,亦悲泣有声 。独不及晋王光义,意在言表 。内侍王继恩入劝宋后,并言先帝奉昭宪太后遗命传位晋王,金匣密封,可以复视,现请晋王嗣位,然后准备治丧 。
这所谓金匮密封还是当年赵匡胤他娘在世的时候定下的规矩,皇太后也知道赵匡胤是从后周孤儿寡母手里接的江山,所以从老家到了京都之后也和儿子说起后面的事,因为接班人未成年会有隐患,只有接位的人已经成年且能稳定大局,那么这个江山才可靠,在人治社会也算一个远见,赵匡胤也认这个理,自己孩子年幼如果后面手下哪个大将也来一次黄袍加身,如之奈何?所以当时当着母亲的面写下一个兄终弟及的方案契约放在金匣里以备将来之用,因此,现在正是落实这个方案的时候 。

图片来源于:youxixd.com
宋后闻言,索性大号,愈加哀痛 。光义瞧不过去,亦劝慰数语 。宋后不禁泣告道:“我母子的性命,均托付与你了 。”光义道:“当共保富贵,幸毋悲伤过度,还是一家人!”宋后乃稍稍止哀 。原来皇子德芳,系宋后所出,当初宋后欲请立为太子,因太祖天性淳厚,誓守金匮遗言,不欲背盟,所以宋后无计可施,没奈何含忍过去 。
此次太祖骤崩,自思孤儿寡妇,如何结果?且晋王手握大权,势不能与他相争,只好低首下心,含哀相嘱 。光义乐得客气,因此满口承认,敷衍目前 。太祖夺国家于后周孤儿寡妇之手,故一经晏驾,即有宋后之悲 。报应之速,如影随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