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婆汤是什么?神话中人死后为何一定要饮孟婆汤

孟婆汤:传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的擦肩而过 。这是非常典型的谵妄之语,而且必然产生于人口稀少的年代 。因为只有人口稀少,才能缔造出对固定标的物如此数量级回头看的惨烈奇迹 。而照此逻辑,则朝九晚五风雨不阻的普罗上班族,通勤路上,每天跻身在同类组成的涌动人潮之中,擦肩系数足以归结为∞,于是大家的上辈子,只好都是些游手好闲的浮浪登徒色魔子,整日价不干别的,就是不顾脖子酸折,眼珠瞅瞎,一门心思别转头颅挨个盯住异性不放--饶如此,也未必能够完成的额度呢 。
大约也正是因此吧,普罗们才被罚今生终日沉浸在穷窘之中而不拔,而那些只在高档会所里小范围交往的高端人士,前世必然是孤僻不肯融入社会的偏执狂,和三年不去窥园的读书虫,以及穷乡僻壤里撅腚埋头土坷拉的务工汉,或者达摩祖师一样面壁苦修的枯燥和尚,以及青灯古佛旁独卧的老尼姑,见人指数基本为零,否则从哪儿修来今天圈子里这么简单的高尚生活 。
类似的谵语还有诸如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云云 。鉴于轮渡以及划子作为交通工具的逐渐式微,百年好合之类的祝福,必然陷入无源无根的困境;而服务于楼堂馆所的性工作者及其恩客们,真真就是修行翻越千年万载的白骨精了 。
上述谵语,当然根源于大家伙对此生之前斑斑事迹的追索和想象 。而此类追索和想象的动作发出者,一般而言,总是那些今生不大如意,腹中时常游荡着不合适宜的酸丁 。因为如意的人享受今生还来不及,不会舍得功夫耗费脑壳在没来由的题目上;而追索想象的腾挪旖旎,又非一般不满于现状的普罗大众所能虚拟 。任重而道远,有关题材迷幻噱头之构建,便不能不落在这帮穷士身上 。
按照这个队伍里某位或者某几位酸丁的谱写,后汉的时候,知道前世因果而寻觅前生眷属的事件,时有发生 。这样的事件,不但混淆了此辈子与彼辈子之间的阴阳界限,还尤其破坏了俗世社会的稳定和谐,给采花贼放纵感官,提供了堂皇的作案理由,又令不安分的男女,有了更换配偶的坚实理由,婚姻情况呈现极度混乱中,十分不利于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 。因此,俯瞰俗界悲天悯人的上天,立刻着令一位孟姓女子,担任幽冥之神,收拾这一片残局 。
孟是个和圣贤有些瓜葛的姓氏 。但此一女子究竟与山东二圣人是否沾染血缘关系,含糊不清 。想来那某或几某,书读得有些不到家,乱巧忘记了有关事实的陈述,终于是成不得器的酸丁 。不过,酸丁好歹是读书人出身,因而此女子不但被稀里糊涂潜移默化地安排姓了着名的孟氏,还居然有自幼饱读儒家经典,成年后熟览佛经的文化履历 。这位学贯儒释的孟氏女子,潜心学问之后,修炼得一桩独到本事,这便是,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整天就是一味地劝人戒杀生,吃素斋 。
所谓过去之事不思,未来之事不想,当然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超然的大智慧,但也未必不可以理解为是另样的犬儒,甚至在逃避现实方面,多有封建统治者愚民政策浸润的余孽,未必不是有关思想的流毒 。
至于戒杀生,吃素斋,也属于政治上绝对正确的选择,是圣贤佛祖的面子都足以照拂的两全蹊径,今天看来还颇有绿色和平的意味 。只是,植物实在也是自然界的广大分子,用它们的尸体堆砌起来的素斋,如何就不算是杀生呢?诚然,这样的质询,毫不影响孟氏的生存样态,不过,对过去和未来事情的不去思想,又的确可以归结为是某种意义上的忘却 。这种忘却的生存,在孟氏果然是虔诚秉持的,并且一直坚守到了八十一岁 。如此高龄下,孟氏只好被叫做孟婆 。但名称的改换,绝不影响她素斋荣养下始终葆有鹤发童颜的娇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