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外星人之谜:苏东坡也曾遭遇外星人?

盘点古代UFO记录:早在三四千年前 , 我国就有“飞车”的传说 , 以后又有“赤龙”、“车轮”、“瓮”、“盂”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种现象的描述或比喻 。
除了民间的传说外 , 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 , 如《庄子》《拾遗篇》《梦溪笔谈》《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山海经》等 。此外在许多地方志中 , 对这类奇闻异象有极为丰富的实录 , 在湖北松滋县志中更记录了类似所谓“第三类接触”的事例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描绘了他的亲身经历 , 诗云:“……江心似有炬火明 , 飞焰照山栖鸟惊……”
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 , 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 。当时月黑星稀 , 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 。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 , 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 , ”是时江月初生魄 , 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 , 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 , 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代科学家沈括是常用“地学说”来解释UFO现象的 。他曾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记载不明发光物事件 , “卢中甫家吴中 , 尝未明而起 , 墙柱之下 , 有光熠然 , 就视之 , 似水而动 , 急以油纸扇挹之 , 其物在扇中滉漾 , 正如水印 , 而光焰灿然 , 以火烛之 , 则了无一物 。又魏国大主家亦常见此物 。李团练评尝与予言 , 与中甫所见无少异 , 不知何异也 。”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周生介绍 , 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志”记载 , 明神宗万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 , 尾星旋转如轮 , 焰照天 , 逾时乃灭 。
此记录为典型的古代螺旋状飞行器的记载 , 这些记录对一些人把螺旋状飞行器仅看作是现代才有 , 甚至于把此种现象推论为是人造卫星火箭残骸下落的解释 , 提供了强有力的否定证据 。今日人们所见的螺旋状飞行器形状在古人的记录中是“尾星旋转如轮” , 而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 。
清代画家的《赤焰腾空》被认为是一篇详细生动的UFO目击报告
清代画家吴有如晚年作品 , 有一《赤焰腾空》图 , 画面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 , 皆在仰目天空 , 争相观看一团团熠熠火焰 。画家在画面上方题记写道:“九月二十八日 , 晚间八点钟时 , 金陵(今南京市)城南 , 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 , 自西向东 , 形如巨卵 , 色红而无光 , 飘荡半空 , 其行甚缓 。维时浮云蔽空 , 天色昏暗 。举头仰视 , 甚觉分明 , 立朱雀桥上 , 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 。约一炊许渐远渐减 。有谓流星过境者 , 然星之驰也 , 瞬息即杳 。此球自近而远 , 自有而无 , 甚属濡滞 , 则非星驰可知 。有谓儿童放天灯者 , 是夜风暴向北吹 , 此球转向东去 , 则非天灯又可知 。众口纷纷 , 穷于推测 。有一叟云 , 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 , 非静听不觉也 , 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 。嘻 , 异矣!”
清人吴有如的《赤焰腾空》图可谓一详细生动的目击报告 。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皆有明确记述 。此画约作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 , 在一百多年前 , 世人尚无飞碟和UFO之说法 , 画家显然未能意识到 , 这幅《赤焰腾空》图 , 竟成为今人研究UFO的一则珍贵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