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么?唐代多的时候980,少的时候

唐代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 就是一贯钱名义上应该是1000文铜钱 , 但实际上达不到这个数量 。也就是说 , 一件标价一贯钱的商品 , 用比如900枚铜钱就能买到 。
当时这种现象被称为“除陌”或者“短陌” 。“陌”就是百的意思 , “短陌”就是不足一百 。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么?唐代多的时候980,少的时候

文章插图
【这是唐王朝无法解决铜钱供应量不足问题的一种妥协】
“除陌”现象不但民间一致接受 , 连唐王朝政府也认可 , 甚至如规定标准度量衡一样 , 由皇帝下诏书确定一贯钱的具体数字 , 相当于铜钱的官方牌价 。
史书上最早出现这方面情况的记录是盛唐时期的天宝九载 , 唐玄宗规定了一贯钱是980文 。这是官方在努力恢复一贯钱等于1000文失败后的结果 , 有一定滞后性 , 说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早于天宝年间 。之前由于没有史料记载 , 不确定开始出现的确切时间 , 也许初唐李渊、李世民当皇帝时有过足额的时候 。
这种现象的出现 , 代表着铜钱供应量不足问题已经迫切需要解决了 。在中国古代 , 铜钱既是一种货币 , 同时又是一种商品 , 尤其是含铜量较高的官方铸造铜钱 , 往往是抢手货 。普通百姓手中铜钱流通很快 , 但大户人家往往会把铜钱囤积起来 , 或者等待升值 , 或者索性重新熔铸成铜器 , 这样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么?唐代多的时候980,少的时候

文章插图
结合在此之前开元初期宰相宋璟所做的整治“恶钱”行动 , 能够更加清晰的梳理清楚其中的脉络 。
所谓“恶钱” , 就是市场上流行的劣质私铸货币的统称 。在铜中掺杂大量的铅、锡等低价值金属 , 私铸者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 。其中 , 有人是家里有矿 , 更是不乏有人把市场上流通的官方铸造铜钱融化后再加料私铸 , 加剧了铜钱供应的不足 。
宋璟的方法是想通过坚决打击私铸行为、禁止“恶钱”流通来杜绝私铸现象 。但这种经济问题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效果不佳 , 不但得罪了铜钱私铸最大受益者——大批权贵阶层 , 他们暗中反对使矛盾都集中在宋璟一个人身上 , 这是宋璟罢相的原因之一 。而且 , 经济规模扩大带来的对铜钱这种货币的需求又越来越高 , 在金属铜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下 , 打击私铸没有从源头解决这个问题 。
宋璟的行动最后虽然以失败告终 , 但也说明朝堂之上对此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于是 , 唐王朝索性官方重新调整了铜钱的币值 , 明文规定980文等于一贯 , 相当于整个铜钱的供应量增加了2% , 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钱荒”问题 。
这仍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盛唐时期虽然经济繁荣 , 但李隆基的国策很多都是这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 。这就是古人的历史局限性 , 经济理论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么?唐代多的时候980,少的时候】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么?唐代多的时候980,少的时候

文章插图

一贯钱是多少个铜钱?一贯铜钱是1000文么?唐代多的时候980,少的时候

文章插图
(开元盛世的背后)
但毕竟是解决问题了 , 这样对挣一文花一文的普通百姓影响不大 , 他们的收入和日常开销都是几个、十几个铜钱这个数量级 , 一文仍然是一文 。普通百姓发现 , 不但市场上流通的恶钱少了 , 自己甚至还能占到一点点便宜 , 多年积攒下来的5000文铜钱 , 在买标价5贯的房子的时候还能剩下100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