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先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女性,卡拉佩罗蒂

最先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女性,卡拉佩罗蒂 1998年11月18日,又有人徒步穿越了素有“死亡之海”之称的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这位勇士是一位52岁的女性,这位不平凡的女性是意大利职业探险家,名叫卡拉佩罗蒂 。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不知吸引过多少探险家,也不知掩埋过多少探险家的尸骨 。塔克拉玛千处于塔里木盆地中部,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宽约400千米,面积达32.4万平方千米 。在维吾尔族语里,“塔克拉玛千”就是“进得去,出不来”的意思 。1998年10月26日下午,卡拉?佩罗蒂身背装有帐籩、睡袋、燃气炉、小锅、水瓶、照相机、摄像机等25件物品重约20多千克的背包,在和田以北120千米处向塔克拉玛干进发了 。她走了24天,行程600千米,于同年11月18日的下午两时走出了沙漠 。卡拉的下一个目标是位于澳大利亚的又一个大沙漠 。 她坚信当代社会需要探险精神,探险精神应该成为整个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 【世界上最先走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女性,卡拉佩罗蒂】勿庸置疑,卡拉的一切准备都是世界一流的,假如她念头一起立即出发,正好和中国的余纯顺撞到一起 。但是探险也是科学,如若余纯顺亦有这样的准备,每天可以用卫星电话向亲人和支援者通话,他大概不会失败 。卡拉说:“他低估了环境的恶劣 。”显然,现代科技为探险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希望 。卡拉就要出发了,她特意向专业的旅游公司了解了塔克拉玛干的气候,得知春天不可取,因为春天的风沙会把大块的石头刮起来,人会被落下的石头砸死 。于是她选择了天高云淡的秋季 。她沐浴在北京的秋色之中,听说了余纯顺探险大沙漠的不幸 。于是她找到了余纯顺的父亲、77岁的徒步漫游爱好者余金山 。她向老人表示:我将把这次穿越塔克拉玛干的活动献给余纯顺,以慰藉他的在天之灵 。10月26日,一头白发,身穿大红色上衣的余金山和卡拉的朋友们一起到出发点为卡拉送行 。蔚蓝的天空像朋友的祝福一样纯洁和澄澈 。
卡拉穿上她的特制服饰,把头发和脸部、颈部用白色的长巾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 。将露在外面的脸部涂上一种菜色的高倍防晒保护霜剂,背上挎包,与亲朋们一一拥抱之后,出发了 。我们看到她迈着稳健轻快的脚步消逝在晴空下的大漠之上……一组珍贵的镜头记录了卡拉在大漠的活动 。大沙漠的早晨,9点太阳才刚刚升起,卡拉一般要10点到10点半钟出发,步行到下午5点半钟左右安营扎寨,这时天已经黑了 。太阳落山后温度骤降,再行走会消耗大量的体力 。支帐篷是一件很麻烦的事,帐篷上结满了冰,要先把冰除掉 。沙漠的白天最高到零上30度;夜晚却只有零下13度 。仅仅40几度的温差一项就难以克服 。指南针经常被冰封住而看不清楚,而水,这个最要命的东西并非想有就有 。沙漠初段,水源多一点,卡拉就视体力而背一定数量行走 。她背包里有必要的水质消毒药片 。到沙漠中段,水几乎很难见到了,就更需卡拉去想办法克服 。卡拉说:“身体上的不适我可以克服,精神上的寂寞与恐惧挑战更大 。”沙漠景象十分单调,而迷失方向或给养供不上则给她带来了恐惧,所以穿越沙漠绝不仅仅是体力上的挑战,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挑战 。卡拉说:“我也有感到不适的时候,但是我一想到这是我自幼的梦想,我的梦想就要实现了 。心里便充满了力量,任何生理和心理的不适也就过去了!” “我们这些探险者大多数时间是在野外,不像一般人总是在舒适的城里 。所以我们对孤独和艰难都有足够的训练和心理准备 。人的一生总是充满艰苦的,所以艰苦应不足惧 。”卡拉说得很轻描淡写,没有多少豪壮,仿佛只是在叙述她昨天在市场的经历 。可是想到那片炎热而寒冷的无人沙漠,你从中可以体验出什么叫“耐力”,什么叫“承受”,什么叫处惊涛骇浪而面不改色 。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这个瘦小的妇女给我们的最大感动 。“请问中国的塔克拉玛干是否很美丽?”我这样发问,因为目前全世界恐怕只有她一人有评价的权力 。“当然”,卡拉回答 。确切地说沙漠很单调,除了蓝天沙海没有变化的景致 。但是随着天气的变化,沙海会不断改变颜色,天空和沙海形成了变幻无穷的色彩 。卡拉对美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功力 。她说:“中国的妇女很注意皮肤的细嫩,对保护皮肤十分在意 。我却不在乎,我不追求细嫩 。我相信只要内部的身体健康必然会带来外部的健康 。”卡拉的健康的确不可思议,一个50多岁的妇女,经过沙漠中24天缺食少水大运动量消耗之后,她的体重仅仅下降了5公斤 。连她的朋友们都很吃惊她的身体怎么能在沙漠中维持得那么好!谈到卡拉·佩罗蒂的成功,必须介绍她的“无止境运动队” 。无止境运动队由瑞士世腾表公司赞助 。它汇集了世界各国众多的优秀极限运动员和探险家,以无止境理念为人生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