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太后:孙中山眼中的女中尧舜

《清史稿》中,对隆裕太后的记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德宗(即光绪皇帝)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都统桂祥女,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侄女也 。光绪十四年十月,孝钦显皇后为德宗聘焉 。十五年正月,立为皇后 。二十七年,从幸西安 。二十八年,还京师 。三十四年,宣统皇帝即位 。称“兼祧(音同‘挑’)母后”,尊为皇太后 。上徽号曰“隆裕” 。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以太后命逊位 。越二年正月甲戌,崩,年四十六 。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合葬崇陵 。
清同治八年,也就是1868年的正月初十,小名喜子的叶赫那拉?静芬诞生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芳嘉园 。她的父亲桂祥是一名拥有都统衔的武官,她的嫡亲姑姑是同治皇帝的生母、正在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 。在众多姐妹中,她是从小就被慈禧太后选中的“儿媳妇”,据说慈禧太后很早就给桂祥留话:喜子不要嫁给别人 。
1875年,同治皇帝去世,只有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被慈禧太后挑选为同治皇帝的继承人,从而成为光绪皇帝 。光绪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奕譞(音同“宣”),是同治皇帝的叔父,母亲是慈禧太后的同胞妹妹 。到了1889年,也就是光绪十五年的正月廿七,19岁的光绪皇帝与21岁的表姐静芬举行大婚典礼,静芬从此入住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开始掌管后宫大权 。与静芬一起嫁给光绪皇帝的,还有礼部侍郎他他拉?长叙的两个女儿,其中16岁的瑾嫔后来晋升为瑾妃,14岁的珍嫔后来晋升为珍妃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及其皇后、皇妃逃往西安,临行前把依仗光绪皇帝的宠爱而卖官干政的珍妃沉入井中 。
黄兴、陈其美一行人在袁世凯和孙中山的邀请催促之下来到北京 。当天晚上,满清皇族奉隆裕太后旨意,在金鱼胡同那桐住宅举行欢迎会,孙中山当场表示:“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为女中尧舜,民国当然有优待条件之酬报,永远履行,与民国相终始 。”
孙中山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1888年来华传教,他的妻子在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许多朝廷贵妇们的私人医生 。赫德兰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中转述妻子的话说:隆裕皇后长得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伤的样子 。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 。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却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 。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 。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它房中 。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别人的事情 。
作为女人,隆裕皇后显然是不幸的,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光绪皇帝的宠爱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去世,接着慈禧太后也去世 。第二代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只有3岁的儿子溥仪,依照慈禧太后的遗命被立为宣统皇帝 。隆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载沣被封为监国摄政王 。两人一同主掌风雨飘摇的清王朝 。
根本不想控制政府
1909年9月2日,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桐,在日记中记录了垂帘听政的隆裕太后,对于中日两国围绕间岛问题外交谈判的正面肯定和果断决策:“早进内,巳正散值 。召见时面陈与日使会议延吉厅交涉事宜甚棘手,现经决定,请旨定夺 。奉谕:即照此定,后日签字,如此结局已为难得,断不为浮议所摇,今日锡督、陈抚电奏可以不理,签字后发一电旨宣示一切可也 。圣明洞鉴万里,实为钦悚 。”
这是作为政治家、外交家的那桐,关于隆裕太后政治表现的真实记录 。这里的“锡督、陈抚”,指的是当时的东三省总督锡良和吉林巡抚陈昭常 。9月4日,外务部尚书梁敦彦与日本驻华公使伊集院彦吉正式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日本方面完全承认间岛为大清国领土,以图们江为中韩国界,并且承诺撤销在该地区实施殖民统治的统监府派出所 。中国方面则在开商埠、领事裁判权、兴修铁路等具体事项上,对日本方面做出让步 。这在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一例成功个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