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之死崇祯帝为什么会活剐袁崇焕?

与皇太极相比,崇祯帝的表现要差多了 。
各路兵马的败报频繁传来,令崇祯帝又急又恨,而更多的是无奈 。他一度竟躺倒不干了 。他不理朝政,不见群臣,急得大臣们直跺脚,顺天府尹刘宗周上疏劝说道:
“国势强弱,视人心安危 。乞陛下出御皇极门,延见百僚,明言宗庙山陵在此,固守外无他计 。”
刘宗周说得很对 。在这种时候,你做皇帝的一举一动,对人心士气影响很大,只能鼓气,绝不能泄气 。这位刘宗周,也是犟脾气,他从清晨把奏疏呈上去后,就跪在宫门外,等候崇祯帝的答复,一直跪到太阳落山,崇祯答应召见群臣后才站起来 。
战局的每况愈下,又令朝中的党争激烈起来 。
袁崇焕被逮捕后,便有人跳出来挖他的后台 。有两位御史,一姓高,一姓史,率先跳了出来,攻击阁臣钱龙锡 。这两位御史,本是阉党,在被起用时,钱龙锡曾竭力反对 。因此他们便用袁崇焕之事来攻击钱龙锡,说袁崇焕斩杀毛文龙,与后金议和诸事,都是钱龙锡幕后指使,要求皇帝治其罪 。双方吵得不可开交 。最后钱龙锡称病辞职 。
由于钱龙锡辞职,崇祯帝便命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 。不久再命何如宠、钱象坤并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直文渊阁,两人开始不干,崇祯帝严令立即入阁办事 。周延儒从此得势 。
到崇祯三年(1630)正月,有一位靠捐资升官的中书舍人加尚宝司卿的原抱奇,跳出来攻击首辅韩鑛,说韩鑛属无能之辈,又是袁崇焕的座主,请求皇帝罢免他 。韩鑛的门生、左庶子丁进和、工部主事李逢申也反戈一击,攻击韩鑛 。韩鑛感到心寒,再三要求辞职,崇祯帝最终同意 。
韩鑛素以稳重老成、办事干练著称 。由他任首辅,文官系统尚能维持 。而崇祯帝放他一走,朝政便急剧恶化,正人君子一个个不安其位了 。
二月,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被迫辞职 。
三月,首辅李标即任不到两个月,也辞职归里 。
与此同时,周延儒逐步把持朝政 。此年六月,温体仁与吴宗达一起被任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温体仁因诬陷钱谦益,引起不少人的厌恶,朝臣纷纷上书揭发他的丑事 。然而,攻击越多,崇祯帝反而觉得温体仁没有结党营私,值得信任,再加上周延儒帮他敲边鼓,最终得于入阁 。温体仁一入阁,事情就更糟糕了 。袁崇焕当然也就在劫难逃了 。
当后金外患渐渐平息时,陕西的内乱已十分猖獗了 。焦头烂额的崇祯帝穷于应付,登基时的那个中兴梦想已完全破灭 。这个责任到底要由谁来负?他自己当然不会去承担这个责任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失误之处,局面之所以弄到这种地步,还不全是那些大臣的错 。他又想到了袁崇焕!一个现成的替罪羊 。
攻击袁崇焕、钱龙锡的官员,仍不乏其人 。那位首先对钱龙锡发难的史御史,此时又有了新的发现 。他上疏说袁崇焕与钱龙锡之间还有更可怕的阴谋 。除重弹钱龙锡是袁崇焕的幕后主使这一老调外,他还列举出新的罪证,说钱龙锡辞职离京前,曾把袁崇焕赠送给他的数万贿赂,转寄姻家,巧为斡旋等等 。据说温体仁、王永光等人,甚至还想借袁崇焕之事,做一个逆案,把钱龙锡等异己一网打尽 。只不过因兵部尚书梁廷栋胆小,不敢出头而罢 。
这些新的罪证,对崇祯帝无异于火上加油 。他下令以最严酷的方式来处死袁崇焕 。此年八月十六日,崇祯帝来到暖阁,召见阁臣成基命等人 。然后再到平台,召见文武大臣 。崇祯帝对大臣们说:
“袁崇焕付托不效,专事欺隐 。市粟谋款,纵敌不战,遣散援兵,潜携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 。今法案罪案云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