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方腊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北宋末年爆发了多场农民起义,比较有名的就是宋江起义和方腊起义 。和宋江起义一样,方腊起义的原因也与北宋黑暗统治有着密切联系 。方腊是安徽歙县人,后到浙江一个地主家做佣工 。
【北宋时期方腊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当时,北宋徽宗崇尚道教,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建延福宫和万岁山 。为了让宫殿中布满奇花异石,宋徽宗派遣朱勔在苏州设立一个“应奉局”,专门放入在江东收集的奇珍物品 。
如果应奉局中摆满了奇珍异宝的话,当地官员便派遣小吏将收集的珍宝送往开封 。每十船为一纲,所以称之为花石纲 。如果应奉局的小吏得知百姓家收藏有别致的石头或者花草的话,他们就冲入百姓家,强行为物品贴上黄纸,以此表明这件物品为“皇家”所有 。除此之外,地方官员和小吏经常借机抢夺财物,百姓们见到应奉局的人都很害怕 。
小吏们为了将收集的物品送往京师,不惜拆桥凿城 。日复一日的剥削让百姓们苦不堪言,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更加重了百姓负担 。加上连年灾荒,百姓们早没有可以裹腹的食物,所以尸体遍地 。方腊看着应奉局对百姓们的剥削非常震怒,为了反抗北宋朝廷荒诞无耻的剥削行为,方腊决定组织百姓揭竿而起 。北宋黑暗统治和繁重苛捐杂税是引发方腊起义的原因,为了让更多百姓拥护起义行为,方腊以“摩尼教”为名,秘密地发动群众爆发起义 。
宋徽宗宣和年间方腊起义的口号是什么
在许多有关方腊起义的文章和著作中,都说方腊起义口号是“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该种观点的根据是《容斋逸史》以及《鸡肋篇》 。原文是这样的:“取以色见我为邪道,故不事神佛,但拜日月以为真佛 。其说不经,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则以无字连上句,大抵多如此解释 。”


宋徽宗时期,蔡京、童贯等人欺压人民,赋税沉重,“人皆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 。方腊,据说为漆园主 。流传说其性格豪爽,甚得民心,具有号召生活困苦农民的能力 。北宋宣和年间,宋朝皇帝想要大兴土木,装饰皇宫,构筑园林,便派人到全国等地搜刮植物与宝物,贪官乘机鱼肉百姓 。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人人想着造反策乱 。方腊起义口号的提出则是顺应了一定的天时地利人和 。宣和年间,方腊率领一干群众在七贤村起义,假装承托“得天符牒”,宣称赋税繁重、皇宫修葺的费用、材料等都是人民贡献的,数以万计的财富,都是我们农民的心血,青溪的农民听说之后都纷纷响应,响应的人数多达万人,斗争由此浩浩荡荡的展开,宋朝也将走上末路 。
方腊是一位有思想、有智慧的军队领袖,但是由于错误估计了斗争的局势,低估了宋方禁军的实力,最终落得了失败的结果,但方腊起义口号的作用在整场起义的开始乃至对之后起义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
历史之上北宋方腊起义形势图介绍
古往今来,众多史学家都称,中国历史上宋代是内忧外患最为显著的一个朝代,不仅是因为自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以来,边境一直未能消停,而且宋朝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始终没有间断过,比如著名方腊起义,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直至今日,面对古老文献上记载的方腊起义形势图,后人依然能感受到数百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带给人们的震撼 。


今人所说的方腊起义形势图,是指方腊起义过程中的行进路线和影响范围示意图 。据史料记载,这场气势磅礴的农民起义发生在北宋末年,为反抗朝廷暴政,起义军领袖方腊组织农民武装在浙江睦州青溪县揭竿而起,经江南地区至崇德、秀州,一路向太湖流域进发 。在此期间,起义军与朝廷官兵展开数度激战,声势十分浩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