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三国猛将张辽在曹魏阵营里非常孤独( 二 )


最后一个原因 , 是张辽的“火箭”提升问题 。
这个问题可以说明为何乐进与张辽不睦 。以五子良将为例 , 张辽被假节的时间最早(209年) , 是天柱山之战后 , 而乐进则为曹操第一次征孙权结束后(213年) , 于禁为(216年) , 徐晃(218年) , 张郃则为夏侯渊战死时(219年) , 而张辽于198年降曹 , 徐晃为196年 , 张郃为200年 , 但乐进、于禁皆是早年就更随曹操 。可以看出 , 张辽在假节方面优于诸多将领 。
此外 , 张辽很早就独立领兵和参与镇守一方 , 天柱山之战张辽与于禁同时督率其余将领(包括张郃) , 赤壁后不久 , 张辽为主将 , 同乐进、李典守合肥 。官职方面 , 合肥之战时张辽为荡寇将军、乐进为折冲将军 , 李典为破虏将军 , 应该来说差距不大 , 而合肥之战后 , 张辽直接提示为四征将军之一 , 是唯一一个外姓的四征将军(正七命) , 可以说这种火箭式提拔对于资深派将领的打击是很大的 , 所以才会引起不满 。
从以上三点原因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 曹魏的用人方法尤其是初期 , 主张任人唯贤 , 因此第一点身世和早期经历可以说不是曹操是否用人的考虑范围 , 史书载“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即可看出 。正因为如此 , 曹魏早期看中的即是第二点 , 有能力 , 因此自然而然会有第三点 , 有能者居功至伟 。当然 , 作为很早就跟随曹操的资历派和重视名分的世家大族和士人 , 这一时是难以接受的 , 故而肯定会存在新旧用人制度上的分歧和矛盾 。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从张辽与曹魏同僚关系中得出的一二 。
第一 , 可以说张辽是一个会处理同僚关系的人 , 同时也是曹魏任人唯贤制度的一个比较正面的榜样 。首先说处理同僚关系 , 可以从史书中看到 , 张辽为人是非分明 , 懂得顾全大局 , 因此才有合肥之战的漂亮战果 , 这一点蜀汉的关公就大大不如. 此外 , 张辽确实能力非凡 , 这一点不得不让轻视张辽之人在关键时刻信服其军事能力和判断能力 。张辽善于分析和观察(三公山劝降和长社镇乱为例) , 故而个人认为他应当能够察觉到同僚对自己的评价 , 因而谨慎行事 , 私以为也打通了不少关系或者做了不少思想工作和沟通 , 不然 , 和其结果是会和下一任合肥守将满宠一样遭到排挤和谣言的攻击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今天能够运用的好的经验 , 就是学会是非分明、善于观察 。
第二则是曹魏任人唯贤的用人制度实行成功的条件 。曹魏不拘一格用人的方法必定在实行的时候有重重阻碍 , 因此 , 怎样才能够贯彻执行 , 个人以为 , 必须找好典型 。张辽就是其中最好的例证 。首先张辽有能力 , 其次 , 张辽是懂得如何处理同僚关系的人 。个人认为 , 一个好的制度 , 推行起来一则是要有长远的目光 , 二则是需要有典型的榜样 , 如是 , 方能很好的执行 。
从张辽与其曹魏同僚关系问题个人觉得最大收获一是对于当下如何处理人际有帮助 , 需要弄清原因分析事实 。二则是一个制度的推行榜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