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四次向日本借兵的幕后隐情

导读:明清交替之际,战乱不断 。郑成功虽然生于日本,但是却效忠于明朝,开始了自己的战争生涯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郑成功曾经有四次像日本借兵,这背后有什么隐情吗?我们一起去看一下 。
郑成功父子
郑芝龙出生于福建的泉州,据说他十八岁时来岛日本的平户 。最初居留于日本,可能是从事于日中之间的秘密贸易,后来投身于海盗集团,当上了在福建沿海一带进行掠夺的海盗首领 。郑成功就是郑芝龙与肥前松浦藩下级武士田川氏的女儿结婚后所生的儿子,幼名福松,中国名字叫森,七岁时渡海去中国 。
网络配图

父亲郑芝龙后来归顺明朝,凭其实力当上了福建总兵,由海盗一变而为剿灭海盗的官军;在明、清交替时期曾效忠于福王,福王被清军俘获后,拥立唐王;但后来又倒戈效忠于清朝,与其子郑成功对立;最后被清朝扣上谋反的罪名处死 。他的一生确实充满了波澜 。
另外一方面,郑成功在其父降服清朝之后仍然效忠不屈,远与桂王联系,以福建的厦门一带为根据地,辗转奋战,而且一度溯长江而上,进逼南京,几乎把南京城攻陷 。但事业未成,被迫不得不从大陆撤退,转而进攻台湾 。这是清世祖顺治十八年(日本宽永元年)(1661年)的事 。
第二年,郑成功三十九岁,壮志未酬而死去 。其子郑经继承其事业,继续与统治大陆的清朝政府对抗 。但郑经于1681死去,及其子郑克爽继立,终于屈服于清朝 。这是清圣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事情了 。
郑氏家族向日本乞师
如上所诉,郑氏家族几代反抗清朝政府,在此期间,曾经不断地向日本派出使者,要求派遣援军和支援物质,并派出船只同日本进行贸易 。这里我想就其经过事实进行一些考察 。日本正保三年,郑芝龙派遣的正使黄征明从福州向日本出航 。但途中遇到暴风,船只飘散,其中有的刮回大陆,为清军所捕获 。黄征明本人也身阻海上,不得已而重整小船,重新派遣陈必胜、黄征兰二人为使者,据说他们到达长崎是九月初 。
使者带来郑芝龙的书信总共八封,其中致日本的正京天皇两封,将军三封,长崎王(长崎奉行)三封 。根据林春斋的《华夷变态》记载,给正京天皇的一封信的内容是这样(郑芝龙的原信未传,这是林春斋根据其父林罗山列席幕府会议讨论时的回忆而写的):“……附隆武皇帝(唐王)之赦旨,引周之彭濮、唐之回鹘之事,意在求借劲兵也 。前云借兵五千,今欲更多,以战胜敌兵 。”并带来许多礼品,要求派遣强大的援军 。
网络配图

关于“……前云借兵五千,……”,我准备以后再谈 。据说幕府接到这些书信后,以老中们为中心,反复地讨论了数天,当时“尾张和纪伊的两位大纳言和水户中纳言”所谓御三家也来到江户,发表了意见 。看来是但是极为重大的事件,慎重地予以对待 。
其结果,据林信笃的《宽永小说》说,御三家均赞成出兵,“据云尾张大人云:‘三人中,吾居长,应派吾为主将 。’自己要求出阵 。反对的仅有井伊直孝,他反驳说,御三家的意见有一定道理,是可以信赖的,‘但,……关于求援事,吾以为不会立任何功劳,亦无益之至 。’结果大家认为井伊直孝言之有理,取消了派遣援军 。”
不过,据《南龙公谱略》说:“赖宣卿云:国家出援兵,无功则不仅为本邦之耻,且长期与外国结仇,成为永世之害;如我兵有功,得其地亦荒其田,于国无益,反招后世之弊,不可从其请 。……”由此看来,反对的不是井伊直孝,而是御三家中的一家--纪伊的德川赖宣,情况略有出入 。不过,总的来说,有相当多强有力的赞成意见,赞成的似乎占优势 。但最后大概是慎重论取胜,暂且决定观望静候 。这里说暂且,是因为一般人认为虽然暂时决定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其实正如石原道博等人所指出的那样,在内心里始终没有完全放弃出兵的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