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元左右的香烟哪种好

烟草是从何时传入我们中国的己无从可考,翻阅《资治通鉴》、《容斋随笔》等史书都没有记载,明以前的《水浒传》、《三国演义》、《三言两拍》等等的小说也没有对吸烟人的描述 。根据我们老家先辈人代代相传,是明末满鞑子带过来的 。老七爷曾给我讲过,李自成进了北京,听说满达鞑子打到了山海关,就派人去打探,打探的人回来报告说可不得了啦,那满鞑子口中生火鼻中出烟,厉害着呢!李自成一听说那不是天神吗?还怎么打?还是跑吧!吓得李自成连夜逃出了北京 。满鞑子是口生火鼻出烟的天神吗?屁也不是,是几百个人一人一根旱烟袋在那抽烟呢 。后来满鞑子进了关,建立了大清,烟也被他们带进了中原 。因为当时人不知道香烟对人的危害,只知道在压力过大时吸上一支就会觉得顿时轻松,在头脑发热时吸一支就会使脑子冷静下来,在劳累、痛苦、饥饿时吸一支就会使劳累轻松、痛苦减轻、饥饿忘记 。于是很快流行了起来 。
我小时侯,那时人穷生活压力大,我的父辈几乎人人都抽烟,人手一个烟袋锅子 。尽管当时象金稻、清凉台等牌子的香烟只要几分钱,也是只有在请人修房盖屋、或为儿女说媒才舍得买几盒,平时抽的烟都是自已在自家自留地边上种的旱烟 。等到烟叶长老时,采摘晾干揉碎后有条件的拌点食用油,没条件的干吸 。那时的人亲戚朋友见面不是说抽一支,而是说来一锅 。
中国有多少烟民,我不清楚,但从我的经历来看,北方应该最多,男女都吸,东北三大怪里就有“大姑娘掂个旱烟袋”一说 。中原和南方应该少一些,因为女人大多都不吸 。
烟能成事也能坏事 。过去好多人找领导办事,领导推托说研究研究,聪明的人一听就明白,立刻买上几条好烟和一箱好酒送去,事情立马就能办成了 。但也会坏事,一五年我在苏州某小区做保温,保安队长见了说想吸烟了没烟也没火,我非常明白他的意思,但我口袋里刚好一分钱也没有,没给他买 。结果他天天找岔,弄得我赔了三千块钱 。
烟能使人成为朋友也能成为仇人 。有一年我去某单位办事,几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院中说话,我掏出烟来,给男的每人发了一支,因为我们这一带女的大多不抽烟,所以没让她 。万没想到她抽烟,结果后来她见了我就没好脸色,再掏烟补过人家接也不接了 。
老李和老张是两亲家,一天老张在这块田犁地,老李在那块田犁地,相距不远 。老张犁了一阵累了,停下犁想吸锅烟解解乏,掏出烟袋一摸荷包才想起忘装烟叶了,没有烟就越想吸,气急之下发现身上的棉袄烂了个洞露着棉套,就抠下一团棉套,找了两片野莱叶子凑和着按在烟袋锅里,点火当烟抽起来 。老李看见老张抽烟也激起了欲望,一摸口袋才想起早上烟袋让孙子玩忘带了 。去向亲家借一锅吸吸,老李这样想着向老张这边走来,老张见老李来了,明白他来干什么,又怕老李看见他吸棉套笑话,急忙把烟袋锅在鞋底上敲敲,磕掉棉套野菜叶灰,收起烟袋又开始犁地 。老李喊:“亲家,借锅烟吸吸 。”
“没有啦!”老张头也不回地回答 。
明明看见你刚才在吸,见我来就没了,你怎么这么扣门呢?还亲家呢!哼…为此两亲家几年见面都爱理不理的,弄得老张一肚子苦水倒不出来 。
七十年代时我们那山沟里的路又窄又陡,一天下午一个中年人拉了一架子车货物去镇上卖,来到土地庙岭这段最高最陡的坡下,看看又高又陡的上坡和天上的太阳,中年人犯愁了 。正没办法他忽然发现坡上附近的社员们在田间小憩 。于是就走上坡去,陪着笑脸掏出香烟给男社员们发了一支,乞求他们帮忙推推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