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失街亭的马谡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

马谡是个战略家 , 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般死读兵书 , 不堪大用 。
之所以让人产生如此印象 , 无非就是马谡在防守街亭中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 最终导致街亭失守 , 使蜀军陷入了军事上的被动 。
为严肃军纪 , 鼓舞士气 , 诸葛亮不顾“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客观实际 , 直接来了一个略带表演成分的“挥泪斩马谡” 。看起来是执纪严明 , 不徇私情 , 其实却是在为自己用人不当推卸责任 。见诸葛亮悲痛 , 众将纷纷劝慰:“今幼常(马谡字)得罪 , 既正军法 , 丞相何故痛哭耶?”不料诸葛亮却说道:“吾非为马谡而痛 。……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 , 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 , 不可大用 。’今果应此言 。乃恨己之不明 , 追思先帝之言 , 因此大痛也!”
看看 , 刘备早就说过马谡“不可大用” , 而此时的诸葛亮也终于“悔悟”了 。前后对照 , 极尽渲染 , 这就很容易地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 , 那就是马谡的确是一个难托大事的无用之人 。但问题是 , 以马谡自身之才能 , 诸葛亮却非要将其放到一个把关守隘打阻击的位置上 , 究竟是“大用”还是“小用”呢 。
【解密:失街亭的马谡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其实 , 纵观马谡的军事生涯和种种表现 , 也并非如刘备所说的“不堪大用” , 而是不可“大材小用” 。战略家的长处在于 , 通观全局 , 运筹帷幄 , 决胜千里 。当然缺点就是缺乏执行力 , 如果让其带兵打仗 , 阵前厮杀 , 分明就是弃长就短 , 自寻死路 。可惜的是 , 这样一个可比“汉之张良、陈平”一级的人物 , 因了诸葛亮的存在 , 在刘备眼里也就显现不出水平了 。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说 , 临死还留下了“不可大用”的遗言 , 可谓是一棍子打死不偿命 。
还好 , 尽管刘备先生有言在先 , 诸葛亮还是没有小看马谡 。见“马谡高谈阔论 , 甚是爱之 , 愈加敬重” , 但诸葛亮的这种关爱和重视 , 不是着眼长远和大局 , 喜爱马谡也仅供个人驱使上便利 。如此一来 , 马谡也就只能当做冲锋陷阵的“鹰犬”、“走狗”来使用了 。而这 , 本就不是马谡的长项 。
说马谡是个战略家 , 并非凭空高估 , 全无根据 。
想当年 , 诸葛亮南征孟获 , 临行之前 , 诸葛亮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 , 唯独向马谡请教 , 可见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位置 。见诸葛亮垂询 , 马谡站在宏观全局角度 , 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愚有片言 , 望丞相纳之:且蛮夷之地 , 恃其地远山险 , 不服中国久矣;虽今日便破之 , 明日又复反矣 。丞相大军到彼 , 必然平复也 。但班师之日 , 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 , 其反亦速矣 。若尽诛蛮夷种类 , 非仁人之心 , 又不可仓促除也 。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 , 攻城为下;心战为上 , 兵战为下 。’愿丞相但服其心 , 足以服蛮夷矣 。”此言一出 , 诸葛亮不禁大加赞叹:“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正是有了马谡的建言献策 , 才有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的攻心之战 , 也才有了蜀国南方的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