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代开始就有年终奖:多到能抵一年工资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 。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世界各国的年终奖有什么区别吗?
年终奖从何时兴:汉代“腊赐”相当厚
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 。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 。《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侍中、将、大夫各2万,千石、六百石各7千,虎贲郎、羽林郎3千 。据说当时三公和大将军的月薪只有17500钱,领这一回年终奖,相当于一年的工资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宋代官员的俸禄包括正俸(钱)、禄粟(米)、职钱、公用钱、职田、茶汤钱、给卷(差旅费)、厨料、薪炭等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目,工资虽然很高,但年终奖却很少 。每年冬至,皇帝给高级官员们发年终奖,宰相、枢密使以及曾经封王的大臣,每人只有5只羊、5石面、两石米、两坛子黄酒而已 。
清朝皇帝年底多用荷包赏赐大臣 。《啸亭续录》载:乾嘉时期“岁暮时诸王公大臣皆有赐予;御前大臣皆赐‘岁岁平安’荷包一” 。这赏赐的荷包里究竟会装着多少钱呢?岁末皇帝赐给蒙古亲王的那对大荷包里,一般装有各色玉石八宝一份;小荷包四对,内装金银八宝各一份;又小荷包一个,内装金银钱四枚,金银锞四枚,这也算是挺丰厚的“年终奖”了 。
【中国汉代开始就有年终奖:多到能抵一年工资】图片来源于网络
民国时期,商店的伙计、公司的职员一般也都有年终奖 。年终奖有多有少,掌柜或者经理可能有个上千块或者几百块大洋的年终奖,伙计和普通工人有个几十块或者几块大洋的年终奖已经很不错了 。商铺和作坊都有一批学徒,学徒一般是没有工钱的,可是却有年终奖 。大方的老板会给个二三十块大洋的红包,小气的老板会管学徒一顿好饭,这顿好饭也可以算是年终奖 。那时候一年360日(阴历),地主家的长工吃肉的日子大概有20多天 。这些日子多数集中在正月,地主家给长工吃肉则是一种拉拢鼓励的表示,而正月没有给长工加肉的东家,会蒙上悭吝的恶名 。这吃肉也可算是长工的年终奖了 。
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和机关单位实行实物发放的福利制度,快过年的时候不发年终奖金,而是发食物或者票券,最典型的是大块的冻带鱼、大块的冻肉,或者让大家排队轮流获得自行车票、缝纫机票 。因为发了钱也没用,大家有钱没票买不了什么好东西 。大家的年终收获取决于单位是不是“厉害部门”,厂长或者局长有没有“本事”和“魄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上商品极大丰富,实物奖励逐渐取消,单位开始在年底发放年终奖金了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年终奖从哪里来 创收方式各不同
近日有媒体报道,深陷经济危机的西班牙政府为了让消防员们自筹年终奖金,免税让他们以自己为模特拍照做年历出售 。而在我国古代,高级官员的年终奖由朝廷发放,小官和小吏的年终奖则需要他们自己想办法创收 。
秦汉魏晋时期,公文写在竹简上,公文传达过程中,用口袋把公文装起来,再糊上胶泥,盖上公章 。另一个部门收到这个口袋,剥掉胶泥,把公文倒出来,装公文的这个口袋就成了废品 。那时候装竹简的口袋有皮质的,有丝织的,也有麻布的,都能卖钱 。攒的口袋多了,到年底运到市场上卖掉,年终奖就有了 。
唐朝和宋朝有一段时间允许各州府衙门向民间放高利贷 。高利贷的本金,有朝廷拨付的“本钱”和“公用钱”,也有官员们自己凑的集资款 。获得的利润,国家财政抽小头,地方留大头,大部分利息都存进了小金库,其中一些钱用到岁尾发年货、发红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