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元一包的白沙香烟 15一包的黑白沙香烟有什么寓意( 四 )


据地质学家考证,历史上的居延海最大面积曾达2600多平方公里,至秦汉时期尚有720多平方公里 。据1958年中科院考察队调查测算,西居延海有267平方公里的水域,东居延海水域面积也有35.5平方公里 。然而仅仅过了3年,西居延海于1961年彻底干涸,东居延海也时断时续,于1992年干涸 。
2000年初,采访人员在干涸的东居延海附近采访时看到,湖盆里堆积了一层厚厚的细沙和白花花的盐碱,还能看到鱼骨和动物的骨头 。缺少了黑河的滋养,额济纳绿洲急剧萎缩,植被大面积退化,荒漠化加速蔓延,还经常刮起遮天蔽日的黄沙,成为北方沙尘暴重要策源地之一 。
年逾古稀的萨仁格日勒生活在东居延海西侧的赛汉桃来苏木 。她回忆说,儿时房前屋后都是高高的草甸,牛、羊走在其中都看不见身影,可后来黑河断流,居延海慢慢干了,地下水降了,草木缺了水,也都枯死了 。
为遏制黑河下游生态系统整体恶化,2000年8月,国家决定实施黑河跨省分水,水利部随即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对黑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 。
上游和中游“勒紧裤腰带”省下的水流到下游,恢复了额济纳旗生态,也使东居延海起死回生 。2003年,消失11年的东居延海湖盆首次过水,并且蓄积起稳定的水面 。2004年8月至今,东居延海已连续17年再未干涸,水域面积稳定在40平方公里左右 。
额济纳旗胡杨林研究专家吕慧说,随着黑河有效补给,东居延海有了稳定水面,额济纳绿洲的地下水位升高了,胡杨林得到黑河水的浇灌,面积从2000年的39万亩增加到目前的44万多亩 。东居延海附近出现的候鸟种群、数量逐年增加 。
祖祖辈辈生活于居延海附近的苏泊淖尔苏木牧民青格勒说:“以前梭梭林、柽柳林下长的是碱草、骆驼刺等不好的草,浇上水后长起了甘草和沙拐枣等好草 。”
当地还通过疏浚河道、科学导流等方式,让黑河水于2016年首次进入消失半个多世纪的西居延海 。2018年9月,黑城遗址附近沉寂600多年古河道也进水了,灌溉和浸润面积达到25平方公里 。很多牧民兴奋地说,河道过水后,一些枯朽多年的小胡杨树居然发芽了 。
千年胡杨守家园
在额济纳旗,入眼最多的是胡杨 。戈壁深处的胡杨,身躯死死阻挡着风沙,保持着水土,守望着美好家园 。居住在黑河两岸的人们常这样赞美胡杨: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
这不屈不挠的“胡杨精神”,被一个个扎根戈壁、种树战沙的英雄所诠释 。
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边缘,年近七旬的图布巴图与老伴手持铁锹、拎着水桶植树的身影格外显眼 。他们脚下,一棵棵高矮大小不一的梭梭簇拥着围成1000多亩绿洲 。一年当中,图布巴图有300多天在林子里与梭梭相伴 。近20年来,他跟妻子把5万多棵梭梭植进荒凉的沙漠里,筑起一道绿色屏障,保护着家乡的生态环境 。
“我宁愿做挡风沙的梭梭,也不愿当好吃的老鼠 。梭梭死了,横在地上也能挡住沙子 。”图布巴图说 。
已故退休干部苏和,曾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2004年起到无房、无水、无路、无电的沙漠中种树 。2018年,他在治沙中腿部受伤,但依然坚守在治沙一线 。扎根沙漠17年,植树造林6307亩 。他种下的梭梭,在黑城遗址西侧上风口形成一条500米宽、3公里长的灌木林带,迎头砍断了扑向黑城的“沙魔”……
这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也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闪耀着光芒 。
达来呼布镇以南150公里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称东风航天城),书写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多个“第一”: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第一艘载人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