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如何做文艺宣传禁演宫斗戏才子戏( 二 )



雄才大略的乾隆皇帝对戏曲工作的思路与前代有很大不同 。做为资深戏迷,皇帝很清楚,不分青红皂白地禁戏是极不明智的作法 。“禁”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有 的时候,会导致“逆向消费” 。你越禁,老百姓就越想看 。元、明两代及顺、康、雍三朝的禁戏最后基本都流于形式,戏曲越禁越火,越禁越普及,越禁越深入人 心 。
皇帝认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 。一种娱乐方式,既然可以“污染思想”,同样也能“净化思想” 。历代统治者 都有一个极大的误区,那就是只看到戏曲“伤风败俗”的一面,而看不到它在“正面教育”方面的威力 。戏曲其实是宣传教育底层民众的最好方式 。很多时候,你组 织群众学习圣谕,换来的往往是逆反情绪,而演戏比枯燥的学习和说教效率要高万千倍 。“每演戏时,见有孝子悌弟,忠臣义士,激烈悲苦,流离患难,虽妇人牧 竖,往往涕泗横流,不能自己 。旁视左右,莫不皆然 。此其动人最恳切,最神速,较之老生拥皋比,讲经义,老衲登上座,说佛法,功效更倍 。”那些宣传忠君孝亲 的戏剧,对帝国的意识形态建设,功莫大焉 。
网络配图
因此,乾隆朝戏曲工作思路较历代都高明 。乾隆把禁戏的重点,从禁地点,禁规模,禁时间转移到审查、修改、禁止演出的内容 。通过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精神产 品,寓禁于演,化不利为有利,化有形为无形 。乾隆皇帝抓戏曲,有三方面内容,一是禁,二是改,三是创 。禁书工作深入到一定程度,就必然会涉及到数量众多的 剧本 。在审查禁书的过程中,乾隆注意到了一系列有“违碍”内容的戏本 。有的涉及政治问题,民族问题,“如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朝字句”,有的剧本充斥 “胡”、“虏”字样,存在丑化少数民族情节 。有的剧本黄色下流,不利风化 。有的剧本宣传凶杀暴力,格调不高 。皇帝“搂草打兔子”,结合禁书工作,皇帝要求 各地官员严格审查民间剧本 。
乾隆四十年,乾隆在审查各地报送到京的禁书时,发现了一出叫《喜逢春传奇》的剧 本,“有不法字句 。”至于如何“不法”,史籍没有明确记载,估计有斥骂“夷狄”之类的内容 。皇帝非常重视,特别下旨说:“朕昨检阅各省呈缴应毁书籍 内,……查出《喜逢春传奇》一本,亦有不法字句,……传谕高晋、萨载,于江宁、苏州两处,查明所有纸本及板片,概行呈缴 。”一声令下,这个剧本的所有版本 均被销毁 。这是乾隆禁毁戏曲之开端 。
乾隆四十五年,乾隆正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清理不良剧本活动 。四十五年十一月十一日,皇帝发布上谕,要求各省把禁书工作的阶段性重点转移到剧本上来: 前令各省将违碍字句之书籍实力查缴,解京销毁 。现据各省督抚等陆续解到者甚多 。因思演戏曲本内,亦未必无违碍之处,如明季国初之事,有关涉本朝字句,自当 一体饬查 。十一月二十八日,乾隆皇帝再次强调审查剧本的重要性,上谕要求非常细致,“再查昆腔之外,有石牌腔、秦腔、弋阳腔、楚腔等项,江、广、闽、浙、 四川、云贵等省皆所盛行,请敕各督抚查办 。”
网络配图
那么,乾隆朝被禁的戏目都有哪些呢?历史学家研究的结果,乾隆 一朝禁了大约三百出戏,大致可以分为这样几类:一是有民族情绪的政治上有违碍的戏,二是才子佳人爱情戏,三是大批水浒戏,四是某些反映宫庭政治斗争的戏,五是有凶杀暴力内容的戏 。所禁戏中,最著名者有王世贞的“鸣凤记”,李渔的“笠翁传奇”十种,有洪升的“长生殿”,有孔尚任的“桃花扇”,有王实甫的“西 厢记”,还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有人可能会问,“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都是历久弥新的名作,既不反动,也不黄色,禁者何为?我们老祖宗的 思维方式,有时不拐几个弯你一时理解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