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小时挺笨一篇文章读多遍都背不下来

直到今日,曾国藩家书还是很多家庭教育的经典著作,但是小时候的曾国藩天赋并不高,背东西很慢,有一次读了多遍的文章还是背不下来,害得梁顶小偷跳下来大骂,质问曾国藩笨成这样,还读什么书!

曾国藩是一个复读生!

1811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
【曾国藩小时挺笨一篇文章读多遍都背不下来】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 。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 。1826年(道光六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 。道光十年(1830年),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

1832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 。
1834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
1835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湘乡会馆 。
1838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 。朝考列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

1840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 。七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 。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月,充文渊阁校理 。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 。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
小时曾国藩其实挺笨

曾国藩小的时候天赋并不高,其实可以说比较笨,他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一天晚上,他在家里读书,有一篇文章他重复读了很多遍,可就是背不下来 。他就一遍一追地读,一遍一遍地背 。夜已经很深了,他仍然没有背下来 。这可急坏了一个人 。原来,他家来了一个贼人,就潜伏在他书房的屋榆下,想等他读完书睡觉之后再进屋偷点什么 。
可是贼人在屋外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睡觉 。贼人实在等不下去了,就十分生气地跳进屋子,对曾国藩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于是贼人将那篇文章从头到尾地背诵了一遍,然后扬长而去 。
曾国藩为啥写了这么多的家书

曾国藩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家庭成员中人人孝悌的原则 。
孝容易理解,就是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尊敬与赡养 。悌是指兄弟之间和睦友爱,也就是同辈之间的融洽与和谐 。
在曾国藩家书里,一般都以为他给孩子写的信最多,事实上他写给弟弟的信才是最多的,可见他对兄弟之间关系的重视 。
曾国藩有段著名的评论,说家庭兴旺的规律是:天下官宦之家,一般只传一代就萧条了,因为大多是纨绔子弟;商贾之家,也就是民营企业家的家庭,一般可传三代;耕读之家,也就是以治农与读书为根本的家庭,一般可兴旺五、六代;而孝友之家,就是讲究孝悌的、以和治家的家庭,往往可以绵延十代八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