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原来不是情人节!只是女儿节和夫妻节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七夕节,近年来七夕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这个主题被各大商家无限放大,但是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懂这个从银河两岸闪闪发光的两颗星,到被人们赋予了一个悲欢离合故事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 。下面网友们好好阅读关于七夕的真正寓意,赶紧一起涨知识吧!
七夕,根本就不是“情人节” 。只是女儿节和夫妻节 。
七夕节应该叫做“乞巧节”,起源当然是大家所熟悉的牛郎和织女的传说 。
“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关于牛郎织女最早的记载,见于南北朝任昉所著的《述异记》 。
在中国古代,七夕与爱情无关 。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乞巧节,顾名思义就是家里的姑娘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 。乞巧的方式,不同地区各有不同 。穿针引线,小物品竞巧是最常见的乞巧方式,也是最早有记载的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
女子在七夕这一天‘乞美’‘乞巧’‘乞子’,反映了她们对容貌美丽、心灵手巧、生儿育女的渴望 。甚至连七夕节活动主要场所,都是安排在相对私密的庭院中 。
汉朝的七夕节,有登楼晒衣的民俗 。家家户户在这一天,都会把衣物拿到户外晒 。但这习俗到了魏晋却开始变了味,成了土豪们炫富显摆的日子 。土豪纷纷把家里的绫罗绸缎晾晒出来,屌丝们自然不意思把地摊货晾出来 。于是,仕族文人开始把家里的书晒出来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就描述了有一人“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晒书,自谓满腹诗书的故事 。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代的七夕节也不断发展演变增添新的内容 。文革时期,传统节日的文化活动,被斥之为封建迷信 。除了清明节以外,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 。七夕节在内的传统节日遭受巨大的破坏,承袭上千年乞巧活动被中断 。文革结束后,传统节日满满地回归大众视野 。只是,经过的10年浩劫的侵袭,再难重拾旧日的风致 。传统的过节方式,文化生活大众文化中渐行渐远,只剩些模糊的背影 。
在今天,同是中华文化圈的日本、韩国依旧在存在着七夕节 。
七夕的风俗在奈良时代已由中国传入日本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把七夕的日子,由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的七月七日,不过还是有少数地区继续沿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 。韩国的七夕节,和中国大一样,都为农历七月七 。
值得一提的是,七夕节在日本和韩国都没有成为情人节,反而保留着最传统的节日方式 。
日韩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和习惯,都是在祈求姑娘们能心灵手巧 。这一天,日本人用五在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然后挂在院内的小竹子上 。
在韩国,年轻的姑娘们把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 。
其实跟2月14日一样,情人节无非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一种愿望 。而且事实上,一年12个月,每个月14号都可以是“情人节” 。一月“日记情人节”互赠日记,三月“白色情人节”回赠礼物,四月单身贵族过“黑色情人节”,五月“玫瑰情人节”户外踏青,六月“亲吻情人节”一吻定情,七月“银色情人节”带意中人见父母,八月“绿色情人节”应该有森林之旅,九月“音乐情人节”社交找心上人,十月“葡萄酒情人节”共享诗意的秋天,十一月“橙色情人节”喝柳橙汁解压,十二月“拥抱情人节”见证情意如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