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而开放的古代西亚文明 西亚两河文明历史之最( 三 )


善于兼收并蓄的古代西亚文明
“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 。不同文明在起源之初虽独立发生,但其发展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往、互动与互鉴,文明交往的过程中虽有矛盾和碰撞,但和平共处、相互渗透和交融互变却为常态和主流,西亚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往同样如此 。遗憾的是,由于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对学术话语权的主导性作用,国际学界多关注于西亚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忽视了西亚文明与亚洲其他文明的交流互动 。实际上,古代西亚文明与其他亚洲文明之间也存在大量的物质、文化与技术交流 。
西亚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互鉴 。西亚文明与中华文明的交流主要通过丝绸贸易与伊朗文明发生联系 。陆上通过我国内地新疆经沙漠绿洲、中亚与西亚联系,海上通过印度洋、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与西亚产生联系 。由于当时的海上丝绸贸易主要被印度商人所垄断,陆上丝绸贸易主要被波斯商人所垄断,因此中华文明与西亚文明发生联系基本上是通过印度和波斯等中介进行,其中又以波斯文明为主要媒介 。古波斯帝国建立后,修建大量驿道、开凿了苏伊士运河,运河与驿道构成的水路交通系统将波斯帝国的经济中心巴比伦同小亚、埃及、印度、中亚相连,并成为有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西亚的物资、技术和文化交流 。西亚特产葡萄干、苜蓿、扁桃、茴香、胡萝卜等传入我国 。波斯工艺品、拱顶建筑技术、波斯医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传入我国 。中国的文化科技成果,如养蚕缫丝技术、造纸技术、地下水渠灌溉技术(坎儿井)、铸铁术等,也随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地区 。中国的铸铁柔化技术被伊朗吸纳,用以改进了伊朗铁兵器的质量 。安息王朝时期,伊朗马尔吉安娜的木鹿城(Marv,后易名为安条克城)既是当年丝绸之路上的战略重镇和国际贸易中心,又是中国钢材贸易中心,著名的大马士革钢制作技术据说就经由木鹿受到中国制钢技术的影响 。中国的造纸术、火药等通过伊朗传入西亚阿拉伯地区,再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我国西北新疆一带的地下水渠灌溉技术经由中亚传播到波斯和叙利亚,使这些地区的沙漠边缘地带得到开发,如黎巴嫩的贝卡谷地,就引黎巴嫩雪山之水,以地下渠道方式组成灌溉网,使其变成沙漠绿洲,迄今已有1600余年 。
在中华文明与伊朗文明交流中,宗教文化交流是个重要方面 。经伊朗传入我国的宗教,先后有佛教、祆教、摩尼教和景教,其中尤以佛教对我国影响巨大 。我国早期佛教并非直接来自印度,而是经安息和中亚其他伊朗语国家传来 。佛教兴起于古代印度,阿育王时期逐渐传入临近地区,首先是传到说伊朗语的中亚各国,并于公元前1世纪初由中亚传入我国新疆地区,随后传入我国内地 。最早来我国传播佛教的都是伊朗语居民,早期佛教经典用语很多都是直接由伊朗语翻译而来 。在早期来华的佛教高僧中,最著名的是安息高僧安世高 。安世高是我国汉译佛经的创始人,公元148-171年,他在洛阳先后出经35部41卷,其所译佛经被评价为“义理明晰,文字允正,辩而不华,质而不野”,号称“群译之首” 。
西亚文明与印度文明的交流互鉴 。印度文明与西亚文明的交流始于两河流域文明时期,在两河流域出土的文献中出现过印度牛的形象 。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后,印度与西亚地区的文明交往密度增加 。文学方面,古代阿拉伯文学名著《卡里米与迪木乃》和《一千零一夜》都起源于印度 。《卡里米与迪木乃》来自印度寓言《五卷书》,先是被胡司洛的御医巴尔祖耶译为钵罗钵语,取名《卡里米与迪木乃》,后来又被波斯的穆斯林伊本·穆格法由中波斯语翻译为阿拉伯语,进而得以在西亚地区广为流传 。该书现在有40多种不同语言的译本,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地 。《一千个故事》这本印度故事集在萨珊时期也曾被译为钵罗钵语,后来也被波斯人由中波斯语译为阿拉伯语 。它是流传至今的著名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的材料来源之一 。宗教方面,阿拉伯人征服伊朗后,曾为伊朗国教的祆教被禁,祆教圣经《阿维斯陀》被毁,一些祆教徒为躲避宗教迫害移居印度,被印度人称为“波斯教徒”,祆教经典《阿维斯陀》的部分内容得以在印度保存下来,因此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阿维斯陀》圣经,是印度的波斯教徒经典 。科学方面,印度数字和十进位法经由波斯人介绍给阿拉伯人 。关于印度天文学的影响也出现在一些5世纪的古伊朗天文学记载中 。在8至9世纪的西亚地区科学中心——巴格达,就有不少来自印度的学者帮助制作各种印度天文手册的阿拉伯文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