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志清:中国单簧管第一人 中国之最伴奏

作者:潘心阳(单位:遵义师范学院)
十八世纪中叶,西方传教士进献给乾隆皇帝一批西洋乐器,其中就有“西洋箫” 。虽然没有实物流传下来,但这种乐器的形象被清朝宫廷画师的画笔记录了下来 。这也许是中国人初次认识单簧管 。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音乐随着列强的枪炮强行输入中国 。伴随着宗教文化,单簧管等西洋乐器再次传入中国 。十九世纪中期,一个叫赫德的英国人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洋管弦乐队 。赫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担任着清朝的海关总税务司,同时他也是单簧管爱好者 。因为经常举办各种宴会,便成立了一支西洋管弦乐团,成员为当时的海关工作人员和青年学生 。这支乐队演奏固定的曲目,主要服务于宫廷娱乐和海外社交 。
被誉为中国单簧管第一人的穆志清,就师从这个乐队的演奏者 。有一个美国老师经常对他说,看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情况,必须从电业发展情况上看;看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情况,必须从音乐事业发展情况上看 。这种论断给少年穆志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萌生了振兴中国管乐的想法 。
作为中国西洋管乐的泰斗,穆志清是我国管乐事业的开拓者和播种人 。他创造了多个第一 。在中国第一个管乐队担任演奏员;在我国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任管乐导师;参加我国第一个公开演奏的管弦乐队——“北京大学管弦乐队” 。还曾在两个主要由外国人组成的管弦乐团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组织的中华交响乐团任管乐首席;在上海、广州、成都、重庆等地的音乐、艺术院校任管乐教授,除教授单簧管外,其他管乐他也教授 。
穆志清于1889年出生于北京,学名金仆,字志清,满族人 。幼年时随做小买卖的父亲松瑞在北京读书,住的地方附近就是外国府(即大使馆) 。因此,年幼的穆志清经常可以听到乐队为游园会、宴会等演奏 。受环境熏陶,他自幼就十分喜欢音乐 。1904年,穆志清开始学习单簧管 。中学毕业后,不顾父亲的反对,考入了外国人开设的音乐研修班 。
在学习期间,穆志清接受了严格的技术训练,形成了固定的调唱法和敏锐的听力,专业成绩十分突出,还没毕业的时候就在清朝宫廷举行了音乐会,清政府授予他“宫廷乐师”称号 。
1922年,蔡元培聘请穆志清担任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导师 。同年秋,北大音乐传习所成立,蔡元培担任所长;教育家萧友梅担任教务主任;穆志清担任管乐导师 。
穆志清门下的学生有吴伯超、谭抒真,还有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多年后,已经成为知名小提琴家的谭抒真,撰文回忆在北大音乐传习所跟随穆志清学习的情况 。“他非常和气 。他不叫我名字,而是叫我‘阁下’ 。他说他自己主要是吹黑管,提琴也能拉,但是拉得不怎么样 。他这样谦虚和气使我感到心情非常愉快 。我在拉练习曲时有较难的片段拉不下来,他就用固定唱名唱给我听 。即使调性变化复杂,速度很快,他都能准确流畅地唱出来 。使我大为惊奇,衷心钦佩 。”
有一次,北大音乐传习所在北大三院大礼堂举办音乐会 。萧友梅让谭抒真表演一个节目 。穆志清为他选了一首柴可夫斯基的《无言歌》,并请传习所钢琴学生罗迥之为他伴奏 。后来,谭抒真所在的汇文学堂要开一个大会,老师让他请音乐家表演节目 。穆志清立刻帮他请来十位音乐家 。
新中国成立后,穆志清先后担任重庆西南人民艺术学院音乐系管乐教授、西南音乐专科学校(后改名为四川音乐学院)器乐系管乐教授等 。在执教的几十年中,穆志清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管乐演奏家,其中有很多至今活跃在各个音乐院校和艺术团体 。四川音乐学院著名单簧管教授邢学智这样评价他:“穆先生在专业和教学上之所以具备高深的造诣和取得卓越的成就,在于他对艺术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勤奋和专一 。六十年来,他对单簧管始终爱不释手、苦练入迷,他安于清贫,不慕名利 。”他认为,直至晚年,穆志清识谱能力之强,技巧之熟练,都远胜于后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