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大家都说秦始皇出于个人自私而坑杀了大批儒家学子,毁灭了大量文集,就是所谓的“焚书坑儒”,对于秦始皇的为人,无论是褒还是贬,大家似乎都有一个共识,他倒行逆施,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思想的进步 。
那么,历史上真是这么回事吗?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
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 。”),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 。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
但要说明的是,秦始皇焚书事件是经过众丞商议的,其中主导者是李斯,其实是统一思想的运动 。
网络配图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政治结构上,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施行郡县制;在文化上,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为标准的官用文字;在经济领域内,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这些措施都是国家大一统的基本要素,是国家强暴力能够控制的要素 。
但有些东西是国家强力结构很难驾驭的,特别战国时期刚结束,百家仍然在争鸣中,思想领域内极度混乱,而一个国家能在多大程度上统一,最主要的条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而思想混乱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大敌 。
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是如此,无论国家还是企业,都讲究思想统一 。
因此,秦朝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统措施还不行,最关键最长远的统一要素是思想的统一,形成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让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有效,所谓的“焚书坑儒”’,完全是当时新的国家规模和奴隶制过渡封建制所产生的各地不利于统一的矛盾而采取的非常措施 。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 。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 。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态度 。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就是树敌兵 。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
事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事古还是师今的争论 。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 。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
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 。
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 。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 。儒生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 。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网络配图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 。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鲸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以吏为师 。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 。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 。
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 。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 。
- 追求长生不老害死了自己?秦始皇短命背后疑点
- 古人怎么解决上厕所的问题故宫有999间屋子
- 古代皇帝后宫如何争宠竟为谋得临幸无所不用
- 秦始皇陵之谜:秦始皇陵地宫里金属做的燕子会飞
- 秦始皇陵墓里的兵马俑里为什么全都是男的?
- 秦始皇为何不立皇后原来只是因为这两个女人
- 好家伙,最后才发现,原来是idea的原因,之前用用习惯了,所
- 秦始皇嬴政为什么一定要灭六国统一天下
- 东汉太守羊续清廉为官将所收鲤鱼挂屋外成鱼干
- 项羽要铲平秦始皇墓老人说了什么就让他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