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帝国的幕后大佬于谨:靠大智慧掌控帝国政局( 二 )


而且后来,宇文护连杀宇文泰两个儿子(宇文觉、宇文毓),这更不是宇文护本身力量可以解释的 。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于谨那种大佬在背后操纵 。凭宇文护的实力,先杀赵贵、后来独孤信,再接连杀掉帝国两个皇帝 。宇文护恐怕早死好几回了 。因为,哪件事也绝不是他可以做到的 。
于谨为什么要选择当幕后大佬呢?显然是因为,大家并不想看到一个强势的执政官出现,所以会有意无意的联合起来,阻止于谨接近那个位置 。而于谨也不愿意拿全家人的脑袋赌明天 。
事实上,北周帝国的长久稳定,就是因为有于谨这种超然的大佬存在 。
从某种意义上,于谨与东晋时的王导比较相似,司马氏的皇权就是在王导的支持下建立起来,而且王导最初的实力,地位也比司马睿强多了 。但王导却一直无法接近皇权,甚至有时还会处于皇权的压制之下 。但是,王导一系在帝国的影响,却一直不可低估 。于谨也是如此 。
虽然于谨可以作另一种选择,那就是向皇位冲刺 。但是,因为有实力的大佬太多了,而皇帝只有一个位置,皇族只有一家 。竞争这个位置时,本身就是危机重重的 。
更主要的是,在许多时候,皇位并不是单纯依靠实力角逐出来的 。换而言之,许多时候成为皇帝的人,并不是最有实力的人,仅仅是因为他们在几个军政大佬的竞争中捡了便宜 。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满清顺治能当皇帝 。而实力最大的两个人,豪格、多尔衮都也与皇位无缘 。
从这层意义上,于谨的选择应该是最佳的选择 。
于谨的选择,与东晋的王导,有着惊人相似的地方 。那就是这两个人都是帝国最举足轻重的大佬,他们都是以温和、保守的形象出现 。而且在最初,他们都有着比皇帝更强大的实力,而皇帝就是在他的一手运作下,才登上皇位了 。
关键是,他们的结局,都是非常幸运的,他们一直在帝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受到帝国普遍的爱戴,他们子孙也拥有着长远的利益 。
于谨只在在于文护当执政时,曾以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出现过,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为,史书上说得明明白白,于谨从前的地位一直在宇文护之上,而宇文护可以取得执政地位,就是因为有于谨支持 。
但是后来,于谨的身影一直就若有若无了 。
直到在一次礼节性的仪式中,我们再次看到于谨那种绝对尊荣的地位 。
《资治通鉴》是这样记录这段历史的:北周国主(周武帝)登上台阶,站立在画有斧形的屏风前,面朝西 。膳食官送上饭食,北周国主端着酱盘,跪着向于谨献食,又挽起袖子亲自为于谨割肉 。于谨吃完饭,北周国主又跪着送上漱口的酒给他 。膳食官撒去酒席后,北周国主面北站立,向于谨请教治国之道 。
虽然这一切,只是礼仪性质的事 。但是这种礼仪本身,就足以证明于谨在北周有着绝对尊荣的地位 。因为翻开历史,在公开场合,曾让皇帝跪着献食、割肉、递漱口水的人,有几个?曾让皇帝站立在旁边,听他讲授治国之道(完全是空洞的、大而无用的道理)的人,又有几个?似乎一个也没有 。
当年的王导,在东晋帝国,恐怕也没有混到这种地位 。
从这段话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来,于谨在帝国的影响依然是绝不可低估的 。
而《资治通鉴》还这样记述于谨一系在帝国的地位与影响:朝廷凡是有军国大事,大多由于谨决断 。于谨也竭尽自己的才智能力,辅佐调和帝室 。所以在功臣当中,特别受到委用信任,始终如一,人们也没有说闲话的 。他常教训儿子们,一定要恬静谦退 。加上他年寿很长,受到的礼遇隆重,他的子孙绵延,都官位显达,当时没有人能够和他相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