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才女李清照写词要抄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才尽了吗?

【为什么才女李清照写词要抄欧阳修的庭院深深深几许,是才尽了吗?】临江仙
(宋)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 , 云窗雾阁常扄 , 柳梢梅萼渐分明 , 春归秣陵树 , 人老建康城 。
感月吟风多少事 , 如今老去无成 , 谁怜憔悴更凋零 , 试灯无意思 , 踏雪没心情 。
上阕首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与欧阳修的《蝶恋花》的首句相同 , 初读 , 不免产生联想 , 这两首词之间有什么关系 , 这两位词作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果然 , 是有一段原由在其中的 。
李清照写道 , 欧阳公作《蝶恋花》 , 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 , 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 , 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原来 , 易安居士还是欧阳修的粉丝啊 。
回到词本身 , 连用三个深 , 极具韵律美 , 但是前两个“深深”是形容词 , 作定语 , 是用来极写庭院的深邃幽长 , 而第三个“深”是动词 , 是指深长(几尺) 。而且首句以发问的形式 , 口吻还是一位幽居深院的女子的(联系上下文 , 可以知道这位女子 , 即是李清照本人 , 这首词是她写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 是很日常的多愁善感) , 以此来引出下文 , 并暗示窗户 , 阁楼都是常常被封锁关紧的 , 至于云 , 雾来形容窗和阁 , 是用来写环境的湿润潮湿 , 地理位置之高 , 暗示鲜有访客 。扄(jiong , 第一声) , 外闭之关也 。——《说文解字》 。入户奉扄 。——《礼记?曲礼》 。通俗的讲 , 扄 , 是门闩 , 这里是名词活用成动词 , 是关闭的意思 。
柳梢 , 梅萼是早春之景 , 也是庭院之景 , “渐”字 , 是写一个过程 , “分明”是颜色显露出来 , 变深的意思 , “柳梢梅萼渐分明”整句写出柳树抽芽 , 梅树发苞的动态图景 , 是全词唯一的亮色和生气 。
下句“春归”“人老”是时间范畴 , “秣陵树”“建康城”是空间范畴 , 秣陵 , 建康都是今南京的古称 。数是年年发新 , 人却是一年年在老去 , 总有一种自然永恒 , 人生短暂的忧愁之思 , 挥之不去 。而此处的“人”正是李清照自己 , 而且是遗孀 , 在失去丈夫赵明诚的情况下老去 。这首词也正是是李易安晚期的作品 , 可见晚期创作时 , 心境竟如死灰 , 没有跳脱俗世的空然 。
下阙开头 , “感月吟风”是玩弄风月 , 风花雪月的意思 , 这个很容易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收集金石 , 词作和对 , 可以用“赌书消得泼茶香”来形容 , 后面“如今”却是“老去无成” , 今昔对比 , 颇有怀古叹今之感 , 越发能感受出那段夫妻生活是值得李清照值得一辈子去回味 , 怀念 , 梦见的美好时光 , 不然在国破家亡之际 , 反差太大 , 而令人心绪不平 。
“谁怜憔悴更凋零” , 憔悴便已 , 还要凋零 , 简直可与杜甫“屋漏偏逢连夜雨”相比 , 此处已是与早春生机希望之景形成鲜明对比 , 然 , 最后一句内心独白“试灯无意思 , 踏雪没心情”更是要读来 , 催人泪下 , 唏嘘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