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滴 - 什么是膳食结构

膳食结构是指膳食中各类食物的数量及其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由于影响膳食结构的这些因素是在逐渐变化的,所以膳食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可以通过均衡调节各类食物所占的比重,充分利用食品中的各种营养,达到膳食平衡,促使其向更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 。
膳食结构指的是膳食中各类营养素的数量及其在食品中所占的比例 。人类膳食中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包括微量元素)、水和纤维素七大类 。任何一种单一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因此,人类的膳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且各种食物组成比例合适,才能达到膳食平衡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
1,膳食结构变迁
旧石器时代以前,人类摄入的植物食品主要是野外采集的水果和蔬菜,包括植物富含淀粉的球茎,如马铃薯,以及野果、坚果、草籽和叶等 。在夏季,此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较多,其中富含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及各类植物化合物,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 。
动物性食品主要来源于外出狩猎捕获的动物 。由诸多原始人居住的洞穴内发现的狗、牛和羊等动物的皮毛和化石表明,这些野生动物是此阶段人类的重要猎食对象 。虽然此时也摄入较多的动物食品,但当时动物食品中的脂肪含量,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远低于以谷物为饲料的家畜肉制品,因此不会产生现代社会由于动物食品摄入过多对健康造成的影响 。居住地靠近河边或海边的人类,还可捕食水生动物,该时期膳食结构的主要特点如下 。
(1)食物来源受狩猎结果的影响很大,数量极不稳定,可能会使营养素摄入匮乏,机体营养不良 。
(2)食物来源受季节影响很大,如在冬季无法采集到蔬菜和水果等植物性食品 。
(3)人类多为白天外出收集野果或捕猎,晚上回到洞穴后才能进餐,因此该时期人类的进食时间多为晚上,且每日只吃一餐 。
(4)由于此时火还没有被人类所利用,因此人类以茹毛饮血、生吞活咽的方式食用这些食物 。动物食品中含有各类寄生虫,可能会使机体患各类寄生虫疾病 。
(5)由于豆类和乳制品的摄入有限,会导致机体缺钙 。
1.1 旧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膳食结构与上一时期基本一致,同样为采集的植物性食品,狩猎获得的动物性食品和捕捞的水生生物性食品 。
该时期最重要的变革就是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摄入的食物由生食变为熟食 。但至于人类如何开始用火制备熟食,尚有待进一步确认 。在食物的烘烤过程中,食物中的细菌或微生物被杀死,使得食物更卫生,降低了由于摄入寄生虫而导致疾病的概率 。由于该时期的食物依然来源于野外采集和外出狩猎,数量不能得到保证,且受季节和天气的影响较大 。
1.2 新石器时代
在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对动物和植物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开始栽培小麦、大麦等农作物,并开始饲养猪、狗和山羊等畜类,逐渐形成了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 。采集和狩猎结果对膳食结构的影响日趋变小,食物的种类和数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
该时期膳食结构已经初步出现了主食与副食的划分 。主食以种植的粮食为主,因地域不同,主食种类也有所不同 。如中国长江以南以水稻为主,黄河流域以旱作粮食(小麦、大豆和高粱等)为主 。副食种类也较多,分动物性副食和植物性副食 。植物性副食主要有栽培的蔬菜和采集的野生植物的根、叶和果实等 。动物性食物主要有饲养的家禽家畜,如猪、狗、羊和鸡等肉品,以及捕猎的野兽、飞禽及捕捞的水生生物肉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