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的海上之盟的签订也是北宋败亡的前兆

北宋的覆灭系列(一):联金灭辽 的 “海上之盟”
文章的开头首先和大家分享一首词: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 。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
凭寄离恨重重,者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
这是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皇帝徽宗赵佶坐在囚车里写成的一首词 。您没有听错,确实是坐在囚车里,而且是个皇帝,下面我就慢慢地给大家说道说道这里面的故事——一个皇帝怎么就被人关进囚车里去了呢?
“馅饼”
【宋金的海上之盟的签订也是北宋败亡的前兆】宋徽宗赵佶是神宗皇帝赵顼的第十一个儿子,和哲宗皇帝赵煦是兄弟,本来他是没有资格当皇帝的,可是天上掉馅饼偏偏就砸在他脑袋上了 。神宗死后,他的六儿子赵煦继位,就是哲宗,时年十岁,可这孩子身体不好,二十五岁就死了 。其实哲宗原本是有个儿子的,可是这个儿子死的比他爹都早,所以,哲宗一死,这皇位就空出来了 。


(图)宋徽宗赵佶(1082.05.05—1135.06.05)
国不可一日无君,老赵家就是不缺人,神宗皇帝还有五个儿子健在呢,他们都是哲宗的兄弟,挑一个,出来当皇帝 。这五个人分别是申王赵佖、端王赵佶、莘王赵俣、简王赵似、睦王赵偲(这名字起得可真费劲儿),如果按照长幼来排的话,应该是申王赵佖来当这个皇帝,可是,这哥们眼睛有毛病,落选 。而这个时候宰相章惇说:简王赵似和哲宗是一个妈生的,按照礼制应该选他 。但是神宗的皇后向太后有意见,老人家说:老太婆我自己没儿子,他们五个都是神宗的庶子,不应该有区别,简王赵似排行十三,哪轮得到他,依我老太婆之见,那个端王赵佶就挺合适 。章惇又说:赵佶这小子为人轻浮,写个字画个画还可以,怎么能当皇帝呢?即“轻佻不可君天下” 。
可是无奈向太后和知枢密院曾布、尚书左丞蔡卞、中书门下侍郎许将等人一致认为当立赵佶,就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馅饼不偏不倚地砸在了端王赵佶的脑袋上,他顺利地坐上了那把金灿灿的椅子,是为徽宗 。
其实我们不得不佩服章惇的眼力,真够毒的,只用了一句话就把赵佶的特点点明了——“轻佻不可君天下”,干净利落脆,这也直接为二十多年后的那场大灾难埋下了隐患 。徽宗皇帝赵佶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其一,崇道,喜欢道教,几近痴迷,和前面的宋真宗赵恒有一拼;
其二,会玩,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要不然也写不出这样的好词来啊,与之前的南唐后主李煜差不了多少,还喜欢摆弄石头(花石纲),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方面,天赋极高,自创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体”的书法字体,热爱花鸟画,自成“院体”,这要搁现在肯定是位了不起的艺术家;
其三,胆小,好跑路,这一特点到了晚年尤为突出,金兵南下侵宋的时候,数这老小子跑得最快 。
协议
北宋自从立国之初就一直和周边的几个少数民族政权摩擦不断,大辽、西夏直到后来的金朝和再后来的蒙元,然而虽然关系紧张,但是在徽宗之前双方也都是处于僵持状态,并没有谁压倒谁的情况,直到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情况开始慢慢发生了变化,这一年,宋徽宗老赵漂洋过海与金人签订了一份协议,这就是历史上的“海上之盟” 。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老赵同志和金人签了一份协议,两家准备合起伙来揍大辽国一顿,至于下多重的手,双方一致认为,能多狠就多狠,最好是弄死这帮混蛋,把他们的地盘抢过来,咱们两家分了 。而且两家分工明确:金人负责抢劫大辽国的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宋负责抢劫大辽国的燕京析津府 。任务完成之后,燕云地区归大宋所有,而且大宋须将原来给大辽的岁币转给金朝,这金朝也是无利不起早,绝不吃亏 。而且协议的最后还加了一条:不许和大辽讲和,否则,天打雷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