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曾围绕宴礼进行礼制改革皇帝坐北高高在上

人生而守礼 , 礼是社会行为规范 。《礼记·礼运》说:“夫礼之初 , 始诸饮食” , 揭示了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的道理 。在社会化的饮食活动中 , 食礼逐渐形成 , 食礼在祭祀鬼神的活动中显得庄严肃穆 , 在君臣老少的饮宴中显得井井有条 。最严谨的食礼往往出现在御筵上 , 与宴者要遵守很多的规矩 。在古代宫廷筵宴中 , 座次的排定及宴饮仪礼是非常认真的 , 有时显得相当严肃 , 有的朝代帝王还曾专门下诏整肃 , 不容许随便行事 。
汉代初年的一次礼制改革 , 主要便是围绕宴礼进行的 。刘邦即位后 , 群臣饮酒争功 , 喝醉了就大呼小叫 , 甚至拔剑生事 , 他这个皇帝当得很不踏实 。于是叔孙通请制为礼法 , “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 ”要让皇帝的威严得到充分体现 。叔孙通为儒者 , 本为秦时博士 , 后来归降刘邦 , 仍然做他的博士 。他所创制的一套诸侯王及大臣朝见皇帝的礼法 , 在君与臣之间划出一条明显的界线 , 由此形成的君臣观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
叔孙通礼法的具体内容是:皇帝坐北高高在上 , 文官丞相排列殿东 , 而列侯诸将排列殿西 , 两相对面 , 文武百官“莫不振恐肃敬” 。饮酒有酒法 , 陪侍皇帝饮酒的人 , “坐殿上皆伏仰首 , 以尊卑次起上寿” 。在一旁还有专事纠察的御史 , 发现有不按礼仪行动的人 , 马上要撵出宴会场所 。如此一来 , “竞朝置酒 , 无敢喧哗失礼者” , 乐得刘邦连声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他当即提升叔孙通为太常 , 并“赐金五百斤” , 以示褒奖 。
【汉初曾围绕宴礼进行礼制改革皇帝坐北高高在上】受过朝廷筵宴这种严肃气氛感染的朝臣 , 有时甚至还把这谨严的朝仪带到家庭生活中 。汉代上大夫石奋 , 年老退休在家 , 遇到皇帝“赐食于家 , 必稽首俯伏而食 , 如在上前 。”在家里享用皇上的赐食 , 就像在皇上面前一样 , 恭恭敬敬 , 不敢造次 。像石奋这样谨守礼法的朝臣 , 可能还有不少 , 而相反者亦不在少数 , 害得皇帝们也有寝食不安的时候 , 有时免不了亲自过问一下 。例如《宋史·礼志十九》便提到 , 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 , 曾令有司“申举十五条” , 对朝官上朝失礼行为进行了批评 , 其中就提及“廊下食行坐失仪”之事 , 并声明对再犯者要进行严厉惩处:那些吃朝廷免费午餐的官员如果太放肆 , 就要罚扣薪俸一个月 , 如果经过提醒还不改正 , 还有降职的可能 。当然 , 朝中散漫现象不会因一两次整肃而完全消失 , 还得三令五申 , 不断敲警钟 。所以十多年后 , 宋真宗亲自下诏批评朝中筵宴仪容不端的现象 , 事见《宋史·礼志十六》的记述:规定正式的宴会 , 令御史台预定位次 , 与宴者不得喧哗 , 还要派专人在宴会上巡视 。在朝中参加一次宴会 , 在如此严密的监视下饮酒吃肉 , 确实很不自在 。这时的礼与法已等同起来 , 不遵礼即是违法 , 谁都会知道还是谨慎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