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出生于公元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太子朱标第二个儿子,但朱标的长子朱雄英早故,朱标原配常氏死了以后 。朱允炆的母亲吕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视朱允炆嫡长孙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皇太子朱标病死,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由于自幼熟读儒家经书,所近之人多怀理想主义,性情因此与父同样温文尔雅,即长皆与宽大着称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请求修改《大明律》,他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条过分严苛的条文,深得人心 。
【朱允炆到底是怎样继承皇位的?他又做了些什么】1368年2月,朱元璋开始为王朝定下传统,即立朱允炆的父亲朱标为太子,因为朱标是他的长子 。朱元璋的目标是为皇位的合法继承树立一个正式的原则,希望以此杜绝将来在皇位继承问题上的纷争 。朱标在许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亲:他性情温和而有教养,但不很勇武 。明太祖虽然对他的第四子朱棣的军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标看作最恰当的继任人选 。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标在他的盛年37岁时(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 。按照原则,嫡长子不在则应立嫡长子嫡长孙,但是朱标大儿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长子次孙朱允炆表现的十分孝顺而很是喜欢,后来立其为太孙 。
朱元璋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遗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元璋驾崩几天后,朱允炆于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时年21岁 。他确定下一年为建文元年,并尊封他的母亲二皇妃吕氏(1402年死)为皇太后 。关于朱允炆的个性和他在位时的国内发展情况现已无可信材料,因为朱允炆时期的档案文献和起居注全遭毁灭,而私家记述又概遭禁止 。
年轻的建文皇帝书生气十足而又温文尔雅,他继承了他父亲的温和和好思考的脾性 。他腼腆,且又毫无国政经验;且不说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们,他也没有那种自信心和坚强的性格,甚至也没有那种能力 。
这位年轻皇帝的温顺性格和儒家教育,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实行理想的仁政 。他在政府的言论和行事上努力实行一些较大的变革,但这些变革却招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师傅引为心腹,他们是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 。这几位老者对朱允炆关于君之为君的概念起了强有力的作用 。黄子澄(1402年死)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学者,他在1385年举进士第一名 。他在明太祖时代担任过很多官职,现在被朱允炆任命为翰林学士,并参与国家政事 。齐泰(1402年死)也是1385年的进士,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 。他在洪武帝弥留之际受顾命,以护卫皇太孙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为兵部尚书,参与国政 。方孝孺(1357—1404年)早在四十来岁的初年就已经是声名卓着的学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闻名,未中过举,在他很晚的岁月才开始进入仕宦生涯 。朱允炆即位以后被召为翰林侍讲 。
这三位儒家学者以各种不同方式影响皇帝 。黄子澄和齐泰变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齐治平理论教育他 。他们负责研究一些新政策并付诸实施,目的在改组帝国的行政和加强皇帝的权威 。
方孝孺是《周礼》,一部关于乌托邦式政府的经典着作——专家,他发觉他所见到的是个人专制统治的缺点,因此他建议皇帝应该根据古代经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来实行仁政 。所有这三个人都勇敢、正直和满怀着理想 。但是,他们都是书呆子,缺乏实践意识和从事公共事务的经验,也没有领导才能;他们对于问题的分析往往限于纸上谈兵,不切实际 。
- 雍正死亡之谜大揭秘雍正是病死的还是遇刺而死
- 朱棣登基之后朱允炆去了哪了?朱允炆真死了吗
- 为何说道光皇帝与内务斗争?他是怎样做的
- word 2013文字下面全是蓝色波浪线
- 历史上三国鼎立是哪三国 三国鼎立时期是哪三国
- 暑天是什么时候开始算起 暑天从哪天开始到哪天结束
- 新娘手捧花禁忌
- 不是双绞线制作工具,双绞线的种类和制作过程,
- 被封为贤妃的才女徐惠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 吴三桂留给建宁公主的痛他们关系恶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