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显所谓的“四大刺客”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们,所以其他朝代的刺客暂时不列入今天讨论的范围 。
关于第一个版本,为什么四大刺客里会有荆轲,我只能说真的没有特别复杂,单纯是因为《史记·刺客列传》里一共就记载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荆轲 。其中不在四大刺客之列的曹沫 。。。他就没正儿八经刺杀啊,只是威胁了齐桓公一下,顶多算半个刺客 。《史记·刺客列传》六千余字,记录曹沫的不过寥寥二百余字,所以他就被排除在外了 。剩下的四人,豫让和荆轲都未能成功,可见成功与否并不是判断是否入选“四大刺客”的标准 。
在第二个版本中,刺杀失败的豫让被换成了要离,要离为了刺杀庆忌上演了一处苦肉戏,实在是惨烈 。为什么替换的是豫让不是荆轲,也很好理解,因为荆轲刺秦更有名啊 。如果有个“五大刺客”,豫让肯定位列其中,有个“六大刺客”曹沫也能算在里面,甚至于其实有个“十大刺客”的版本,还有无名氏在里面 。
所以我猜题主这个问题的本意并不是讨论“四大刺客”的科学性,而是疑惑荆轲为什么失败了还这么有名 。
关于这个问题倒是可以说几句 。
1、记载的地方有名 。荆轲刺秦记载于太史公的《史记·刺客列传》,《史记》的分量自不必说,而且太史公似乎偏爱荆轲,《刺客列传》共六千余字,荆轲的事迹洋洋洒洒占了一半 。除此之外,汉之后的刺杀很少能够列入正史,有名气的刺客就更少了 。
2、对历史进程影响大 。荆轲刺杀的对象是秦始皇,他可以说是燕国灭国的导火索,燕国的灭亡又直接推动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天下命运,一刀之间 。
3、故事性最强 。荆轲刺秦,不管是杀田光自尽、樊於期之死、准备匕首、送行,其计划之周密,准备之充足,人员配备之强劲,描写之详细,感觉秦始皇不死都不正常 。可秦始皇偏偏就没死 。而且荆轲刺秦涉及的人物非常多,田光、樊於期、荆轲、太子丹、秦舞阳、高渐离,各有各的特点,甚至荆轲死后,高渐离的行刺也可以重新写一篇故事了 。
4、最具有艺人气息的刺客 。其实这条跟上一条很相似,太史公在描写荆轲上绝对下了狠功夫,刻画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忠义形象 。荆轲绝对是最上镜刺客 。
荆轲刺秦中最出名的不是荆轲刺杀秦王的过程,而是一首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让我们看看太史公是怎么描写这一段的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人们穿着白衣白帽去给英雄践行,到了易水,临走的时候,高渐离击筑,荆轲唱着小转音,歌声太好听了,太感人了,旁边的人一会儿哭一会儿怒 。
荆轲这首歌,一唱就是几千年 。
除了送行,太史公描写荆轲在秦殿之上的那段也颇为精彩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慴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 。”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
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拔剑,剑长,操其室 。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 。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 。
- 揭秘:李成器为什么会把太子之位拱手让给弟弟李隆基
- 唐高祖李渊很有才吗?为什么说李渊不容忽视
- 石狮为什么那么富,为什么石狮的人都那么凶?如何跟他们相处?
- 突厥族是何民族?唐太宗为什么示弱突厥族?
- 慈禧为什么不喜欢珍妃?珍妃真被打入冷宫了吗
- 为什么一直听说胡人汉化,没听说过汉人胡化?
- 匈奴为什么不放苏武?苏武究竟有何价值?
- 揭秘:刘幽求为何会被贬两次都是因为什么
- 婉容真的出轨了吗?婉容为什么不和溥仪离婚
- 李斯对汉字有什么影响李斯为什么是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