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昭君出塞"并非那么传奇

“昭君出塞”其时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的窝里斗 , 国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汉元帝坐享“昭宣中兴”之成果 , 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灭了郅支单于 , 朝野集体牛哄哄的 , 呼韩邪却是抱着“且喜且惧”的心态来的 , 哪有和亲的必要?然则王昭君的故事还是名动青史 , 成了传奇 , 这又是为何?
一个被打服了的匈奴首领 , 到宗主国朝谒 , 好吃好喝 , 全程免单不说 , 汉元帝的各种赏赐也让其跪了 。呼韩邪单于眼泪哗哗的 , 心里说 , 陛下对我这么好 , 这辈子给您当儿子是不成了 , 请您同意我给您当女婿吧 , “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汉元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儿 , 其他女子他是舍得的 , 于是乎后宫一位姓王的良家子远嫁了番邦 。《汉书》记载的“昭君出塞”背景 , 大抵如此 。
传奇不?一点儿也不 , 寻常赐婚罢了 , 连和亲都不像 。历史上的和亲 , 通常带有一定的屈辱感 , 用女人换和平 , 即意味着真刀真枪干不过人家 , 说起来也是没脸 。“昭君出塞”则不同 , 其时匈奴经历了“五单于争立”的窝里斗 , 国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汉元帝坐享“昭宣中兴”之成果 , 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灭了郅支单于 , 朝野集体牛哄哄的 , 呼韩邪却是抱着“且喜且惧”的心态来的 , 哪有和亲的必要?然则王昭君的故事还是名动青史 , 成了传奇 , 这又是为何?
网络配图
如果正本清源的话 , 也不难解释 。史家虚构 , 一也 。我个人总结为“心生‘悲怨’犹可信 , 画工所误实无稽” 。心生“悲怨”说 , 出自《后汉书·南匈奴传》 , 大意是说 , 王昭君入宫多年 , 见不到皇帝 , 心里有气很不爽 , 听说朝廷“招聘”外嫁女 , 就毅然决然应聘了 。
前半段是可信的 , 后边纯属写小说编故事 。
画工所误说 , 出自《西京杂记》 , 虚构了画师毛延寿一角 , 把汉元帝损得一塌糊涂 , “后宫既多 , 不得常见 。乃令画工图其形 , 按图召幸之” 。宫女们为了出人头地 , 纷纷贿赂画工 , 独王昭君不肯 , 结果别人画像都很美 , 都被皇帝临幸了 , 没王昭君什么事 。然后故事就顺溜了 , 呼韩邪过来讨老婆 , 汉元帝按图索骥 , 选了画得不好看的宫女 , 送行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劲儿 , 又不能反悔 , 肠子都青了 , 回来就拿毛延寿等人开刀 , 致使“京师画工 , 于是差希 。”
实际上 , 汉元帝龙体一直欠安 , 年轻的时候就不好 , 有个外戚叫张博 , 写信给朋友说:“陛下春秋未满四十 , 发齿堕落” 。想想看 , 身体这么差劲 , 女色上如果不加节制 , 那还了得?性格上 , 他“柔仁好儒” , 当皇帝也许不称职 , 当丈夫还是不错的 , 体现在用情上 , 比较专一 , 平生喜欢的女子屈指可数 。
王昭君出嫁 , 是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 。五月 , 汉元帝病逝了 。以此可见 , 作为普通宫女的她 , 见不到皇帝也属正常 , 跟画工没关系 , 更不会自愿请行 , 朝廷“外交”事务传达不到她这一级 。合理的推测是 , 因为她姓王 , 勉强可与皇后王政君连宗 , 身份可以尊贵一些 , 所以选择了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