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明代倭寇真面目首领竟是中国人

日本历史学家井上清这样定义“倭寇”:“从十三世纪初开始,九州和濑户内海沿岸富于冒险精神的武士和名主携带同伙,一方面到中国和朝鲜(高丽)进行和平贸易,同时也伺机变为海盗,掠夺沿岸居民 。对方称此为倭寇,大为恐怖 。”
那么,这些“富于冒险精神的武士和名主”,为什么把目光聚集到海外?两个原因:一是求生;二是求财 。倭寇产生的大背景,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日本国内乱局 。室町幕府从三代将军足利义满后,就政权旁落,处于风雨飘摇中 。1467年连绵11年的应仁之乱结束后,日本历史上最混乱、最传奇的战国时代粉墨登场了 。
日本全国分为六十八国,每个国相当于中国的县,其中五十三个国,由大大小小一百四十二个大名占据着,可以想象在狭小的地盘里却城堡林立的拥挤程度 。大名们强弱分明,穷富不一:强的富的占据几国,部属多达数万,穷兵黩武;弱的穷的只有几个村子地盘,部属数十名,朝不保夕 。
九州有筑前、筑后、丰前、丰后、肥前、肥后、日向、萨摩、大隅等九个藩国,也是诸雄并立,空前混乱 。北边,丰前与筑前的大内氏原本是九州最强的大名,但是遭遇到家臣陶晴贤的政变灭亡了 。
网络配图

而陶晴贤不久被九州之外强大的大名毛利元就所杀,并顺势进入北九州,这就和另一个强藩丰后的大友氏碰上了 。南边,萨摩的岛津氏和大隅的肝付氏在火拼 。西边,肥前的龙造寺氏则和少贰氏内乱不休 。
小人物求生,大人物求财 。明朝断绝了官方的朝贡贸易,中国的生丝、棉布、陶瓷、药品价格暴涨,一艘装满生丝的走私船开到日本就无异黄金船 。日本沿海的大名、武士、富商自然心动,或直接参与,或提供基地和武器的资助,纷纷加入海贼的行列 。
日本十九世纪着名学者佐藤信渊总结日本“海贼”的出处说:“从永正、大永时起,伊宁国因岛、久留岛、大岛地方人士;饭田、大岛、河野、胁屋、松岛、久留岛、村上、北浦各地人士,相继渡海到海外,从事海贼勾当以富家室;并以野岛领主村上图书头为议事之主,各集其所属之浮浪人共三、四百人,分乘大小十余艘船,航行大海 。
剽掠近海诸邑,夺取种种财物器械,以富其家……致四国、九州滨海之诸浪人、渔夫、船夫、无赖等逐渐加入其行列,因而人数日多 。后来,其众竟有八九百人或超逾千人者 。”永正、大永所对应的时代,正是明朝嘉靖皇帝世宗朱厚熜的在位期 。
明代着名小说家冯梦龙在《喻世明言》里有篇关于倭寇的故事,把假倭刻画得惟妙惟肖:“原来倭寇逢着中国之人,也不尽数杀戮 。其男子但是老弱,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把来剃了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 。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 。
官军只要杀得一颗首级,便好领赏,平昔百姓中秃发瘌痢,尚然被他割头请功,况且见在战阵上拿住,那管真假,定然不饶的 。这些剃头的假倭子,自知左右是死,索性靠着倭势,还有捱过几日之理,所以一般行凶出力 。那些真倭子,只等假倭挡过头阵,自己都尾其后而出,所以官军屡堕其计,不能取胜 。”
网络配图

除了被逼剃头梳髻的,还有些狐假虎威主动装扮成日本人的 。假倭对地形、人情熟门熟路,充当真倭向导和顾问,令沿海倭情更加诡异难辨 。对此,一个明朝官员谢杰无奈称:“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
日本人之所以“未尝一日忘情于我”,当然不是出自美好的中日友谊,而是惦记着富饶中国的财物 。常去日本做生意的海商童华对明朝官员这样介绍:“大抵日本所须,皆产自中国,如室必布席,杭之长安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