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怠政的原因:摆脱张居正灌输后的过激反应

万历怠政原因很多 , 重要的有四条:
第一 , 摆脱戒尺 。万历帝亲政前 , 头上悬着三把戒尺:张居正、冯保和李太后 。所以他亲政后就想摆脱这三把戒尺的束缚 。
张居正是大学士 , 又是首辅 , 还是万历帝的老师 , 万历帝平常称呼他的时候不直呼其名 , 而是称先生 , 那是很恭敬的 。因为张居正对万历帝要求非常严格 , 可能万历帝小时候就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 而张居正一死 , 便有人在万历帝面前进张居正的谗言 。种种因素纠合在一起 , 导致万历帝在张居正去世两年后下令抄了他的家 。
太监冯保在万历初年做到司礼监掌印太监 , 权力很大 。因为他和太后、和张居正关系都比较好 , 所以在约束万历帝方面也格外严格 。
李太后在万历帝小的时候也住在乾清宫 , 一为照顾他 , 二为督促他 。后来 , 万历帝渐渐长大 , 结婚、亲政 , 李太后就从乾清宫搬到慈庆宫 , 对他要求也不那么严格 , 有一些事情就不大管了 。
这样 , 万历帝就不再受这三把戒尺的约束 , 性格中原来就有的任性、倔强 , 这个时候就更加发展 。
第二 , 居功骄傲 。万历帝继位之后 , 年轻气盛 , 血气方刚 , 连着进行了“三大征” , 就是三次大的战争 。万历皇帝在12年时间里 , 取得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地域三次重大的军事胜利 , 史称“三大征” 。
第三 , 没有竞争 。万历帝上面的两个哥哥都早死 , 他同弟弟朱翊镠是同母 , 也不存在皇位竞争 。所以他登极前没有竞争 , 坐上皇帝宝座以后又遇到一个所谓的太平盛世景象 , 就越发放纵自己;再加上万历帝比较任性 , 固执倔强 , 个性乖戾 , 一味从心所欲 , 便渐渐怠于政事 。
第四 , 身体有病 。万历帝身体不太好 , 经常生病 。万历帝10岁登基 , 在位48年 , 二十多岁以后就时常以病免朝 , 到后来甚至创下了28年不上朝的纪录 , 其糟糕的身体情况无疑是重要的原因 。而其症状始终是“头晕目眩”、“身体发软”、“目疾足痛”之类的虚损症状 , 只是程度越来越严重 , 到其后期 , 已经是神思恍惚 , 步履艰难 , 连耳朵都近乎失聪 。他身体的糟糕 , 在陵墓的建造上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万历帝22岁的时候 , 就已经着手安排自己寿宫的建造 , 并在建造过程中 , 屡次视察与过问 , 这就是后来的定陵 。陵墓耗时5年完工 , 这一年 , 万历帝才不过28岁 。虽然古代帝王在活着的时候筹划陵墓并不少见 , 但像他这般年纪轻轻就想到生死问题 , 而且如此重视 , 显然与其身体虚弱 , 自感生年不永有关 。
第五 , 怕被群臣骂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颇讲言论自由的封建王朝 。明朝推行言官制度 , 大臣们可以放开了提意见 , 上至国家大事 , 下至后宫琐事 , 只要你有想法 , 可以尽管说来 , 不要害怕得罪皇帝 。明代君主不愿背上“昏君”、“杀谏官”的骂名 , 实在气极了 , 最多也只是“廷杖” , 在言官的屁股上狠狠地打一顿而已 。敢于骂皇上 , 直接骂 , 毫不留情地骂 , 在中国历史上以明朝最为突出 。大理寺左评事雒于仁上《酒色财气四箴疏》 , 几乎就是对万历帝指着鼻子破口大骂 , 把万历帝描绘成一个好色、贪婪、残暴、昏庸、无能、懒惰……总而言之五毒俱全的、一无是处的皇帝 。这不是进谏 , 简直就是人身攻击、诽谤侵犯名誉 。但万历帝最后给他的处分不过是革职为民 。这以后 , 给万历帝上书进行无端谩骂的官员更是络绎不绝 , 对这种群狼式的围攻、暴风雨式的谩骂 , 皇帝没了脾气 , 只能装聋子不理睬 。雒于仁还有一个革职的处分 , 后来者 , 则什么处分都没有 。万历帝选择了沉默 , 选择了躲避 。